第14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紧接着,荀攸就用徐庶的母亲诓骗了徐庶,但从那之后,徐庶就沉寂下来,渐渐被人所遗忘。别人忘了徐庶可以,但是李重可不敢忘,在这大好形势下,万一被徐庶咬上一口,就欲哭无泪了。
  于是李重也不敢急于进兵,先派甘宁和廖化带兵五千驻守粮道,又打造了一些攻城武器,让赵云、周仓打造木筏装载,带兵三千,沿着灞水顺流直下。又留下高顺带兵两千驻守樊县,李重这才率领两万五千大军直扑任城。
  不过分派完毕,李重这才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手里没有猛将压阵了。李重手下的一流武将有张辽、赵云、太史慈、高览、甘宁五人,这已经不少了,但现在高览战死,其余四人都有任务在身,李重一时间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
  不要小看了猛将的作用,猛将虽然不一定能扭转战局,但某些时候,猛将却能极大的打击敌军士气。
  比如张辽威震逍遥津,乐进一刀斩断宋谦、宋濂的刀杆一事,吓得孙权狼狈而逃,再也没敢挑衅张辽。
  如果孙权手下有猛将压阵,绝对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正当李重苦恼之际,运气又一次降临到李重身上,行军的途中,兵卒前来禀告,有一个叫魏延的人前来投奔,据魏延声称,此人和甘宁相识。(这段有伏笔,看曹操下邳大战吕布的那段)
  李重大喜,急忙叫人带魏延过来。李重非常清楚,如果说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人物,就非魏延莫属了。
  魏延大约出生在180年上下,死于234年,李重对魏延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后汉书》等历史书籍。但对于魏延脑后有反骨一事,李重是嗤之以鼻的,李重更愿意相信诸葛亮是妒忌魏延的军事才能,你诸葛亮真有那么大的能耐,会相面,怎么就看不出马谡是个二百五呢。
  另外,李重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可怕、神奇,刘备现在虽然形势不错,但根据细作探查得知,刘备攻打孙策所取得的胜利,其中大多数都是刘备自己的功劳,而不是诸葛亮出谋划策。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重并不怕魏延谋反什么的,兵卒都是李重自己的,魏延就是想谋反,也没人响应,再者说,赵云和太史慈完全压得住魏延。
  李重也不怕魏延一刀砍了自己,他又不是用魏延做保镖。
  补充一下,李重现在的保镖是孙尚香。
  第三百二十二章意料之外的胜利
  ……
  魏延身穿单衣,单膝跪在李重面前,低着头,姿态恭谨之极。
  李重翻身下了战马,围着魏延转了好几圈,这才呵呵一笑,来到魏延面前,将魏延托付起来。
  众人都有些不解,李重到底在看什么,魏延也不是美女啊!几个眼睛尖的人更是发现,李重对魏延的后脑很是注意。而最为紧张的就是魏延了,李重一声冷笑,笑的魏延心里直发毛。
  这不是魏延胆小,在古代,阶级差距很大,当然,现在也更大。而且古代很少有人恃才傲物,平民百姓推崇的是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所以魏延非常在意李重对自己的看法。
  另外,李重这些年威严日重,也压得魏延喘不过气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人是身处高位,自然而然会带上让人信服的气息,权力越大,这种气息就越强大。还有一种说法叫相由心生,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此外,李重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此刻更刚战败曹操,携席卷天下的气势,不是一个武人所能抵挡的。
  魏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重笑的是罗大大胡编乱造,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魏延脑后有反骨一事。
  李重转来转去,也就是想看看反骨这东西到底是神马东西,但李重很快就发现,就算魏延真有反骨,他也看不到,不光他看不到,诸葛亮一样看不到。
  道理很简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人是不剪头的,想一想,魏延的头发有多长,盘在脑后有多厚,还怎么看反骨,特么的反骨长在脖子上啊。
  “汝就是魏延……魏文长?”李重明知故问。
  魏延急忙抬头说道:“小人正是魏延,义阳人士,特来投奔晋阳侯,请晋阳侯收录。”
  李重笑道:“听闻你与甘宁相识,说说是怎么回事。”
  魏延心里非常清楚,李重已经有接纳自己的意思了,不然的话,不会问的这么清楚,急忙将经过仔细讲述一遍。其实也没什么讲的,魏延和甘宁就不是很熟,只是相互知道名字而已。
  听过魏延的话,李重点了点头,魏延的话不会有假,毕竟要是编瞎话的话,太容易被揭穿了,只是李重还有一点不明白,于是问道:“魏延,依照你的诉说,你应该在刘玄德帐下任事,为何前来投奔本侯呢?”
  魏延飞快的答道:“小人本在刘玄德帐下听令,因功升至牙门将,但如今刘备帐下新添一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此人与向来与魏延不和,而刘玄德又宠信诸葛亮,魏延恐为其所害,故前来投奔晋阳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