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杂牌军的出路(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人选不同的路。
  真心想留在军中出人头地的少之又少,愿意领兵去辽东的也是凤毛麟角,想就地安置的却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军将多是山陕人氏,相比自家的苦寒、干旱、贫瘠,长江沿岸就像是天府仙境一般,自然不愿再回去受穷。
  李岩对这个结果也是满意,在做好一应准备之后,以兵部名义上了奏疏,顺利通过了内阁的票拟,送到徐梁面前。
  徐梁正为内政的事日夜费神,见到了这份奏疏之后,飞快写下:“善。继续。”
  发兵科给事中。
  兵科归籍之后,自然有副本发回部里,交由职官办理。每过五日,兵科给事中就要将本科的案卷送到内阁备案,同时还要监督部务办理进度。等项目彻底完成之后,所有案卷都应该留在内阁,给事中手里的那一份则要在核查后焚毁注销。
  如今六科廊就像是被恶婆婆压制的小媳妇,再没有当年的嚣张跋扈,对部里虽然还是横眉冷对,但终究收敛了许多。这是祖宗给他们留下的“科参”职权,却也没说不能革除。
  在山东时候,徐梁为了避免扯皮和口水官司,将六科的权限限制在涉及“钱粮”的事项,而且只能对其中合法性进行审查,不能审查合理性。如此一来,六科几乎无事可干,权限大大缩减。
  如今回到北京,国家重上正轨,徐梁也就渐渐放开了六科脖子上的枷锁,允许他们再次履行科参之职,监督本部工作进度——包括官吏迟到早退等工作纪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六科对本部事项、决策的“合理性”进行质询,写成报告提交通政司。
  至于最重要的“封驳”之权,徐梁不愿意放手,六科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讨要。
  一想到自己要做的事被一帮激进的小年轻反复顶回来,自己还只能干瞪眼……这种皇帝谁要当?
  从这点上来说,徐梁可以算是再度加强了皇权,将大明的君权专制推进到了一个巅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