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协依然吃饭,偶尔看上一眼,却是不住摇头,董承恰巧看到刘协摇头,不知道什么状况,顿时冷汗下来了。
  王邑进来看到两人拼打,略微停顿,便径直来刘协面前汇报:徐晃自闻喜,王海自蒲阪,韩暹自大阳传来屯田的奏报,皆说今年风调雨顺,小麦长势良好。各县也传来奏报,说老百姓涌进县丞感谢朝廷免费发放粮食和减免税赋,感激涕零。大部分山贼经过各种渠道返回土地等等。
  另有曹操、袁绍等诸侯遣使者态度强硬,是否依然敲诈粮草?
  然后说百匠司附近的屯田一直没有接到奏报,这是刘协特定的地方,需不需要催一下?
  刘协只说两个字:外甥打灯笼-----照旧!
  至于百匠司附近,这是刘协秘密造兵的地方。莫问正领命训练一支双马镫骑兵,尚弘训练盾弩兵,屯田只是障人耳目,别说普通的百姓,就算是三公九卿,进去也不行。这些秘密一旦公开,他用什么去攻打河套地区!
  说曹操曹操到,莫问昂着头来汇报工作,说话不方便,就拿出一张纸交给刘协,刘协凝目深望,然后疑惑地看了莫问一眼,还是提笔写了几个字,交给莫问。随后御林军将十几个箱子搬进后院,随后又搬了出去,随同莫问的随从赶去百匠司。明显可以看出,箱子里面装了东西,而且很沉。
  董承猜出这是军备,目光中露出不甘,他是国戚啊,还不如一个外人值得信任?
  刘协轻轻一笑不置一词,心中却道:你就老老实实呆着吧,中国五千年的经验告诉世人,内宫不得干政,国戚不能掌兵!
  一声闷吼过后,安敦来到刘协的面前,瘸了一条腿,眼睛也肿了,像个大熊猫。
  麴义第三次被打趴下,连撞墙的力量都提不起来,董承想上前帮忙,却悲囧着死活不干。
  第二十二章谋士和统领[本章字数:2206最新更新时间:2013-06-1400:23:21.0]
  “好年景啊!”夏六月,金黄色的麦浪给这个即将没落的朝廷注射了一副兴奋剂,朝廷发布了麦收战争动员令,命令军队、城市、亭、村全部行动起来,要像战争一样对待麦收。
  朝廷的重视程度极大地调动了老百姓的热情,他们偷偷用半成熟的麦子填饱肚子后,就没日没夜在自家的农田中收割麦子。
  刘协在赵温等人的劝说下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祭献活动。
  此举无疑为热火朝天的保田运动加上了一把火。河东郡一片颂扬一声,在盛大的屯田成果面前,军民罕见地一心。
  刘协以答应祭献活动为代价,换取对年龄超限和服役超过三年的老兵进行奖励兑现,一旦麦收后,全部予以遣返。命令传递到各军、县、亭、保、村,河东郡整个沸腾起来。
  军营中,已经四十五岁的章伙头自从被抓兵,已经十年了。已经当爷爷的他已经不能上阵冲锋,只能为军人做饭等待死亡。得知回家的消息,而且还免费发放十亩良田,免受三年税赋,登时像小媳妇一样恸哭。他没有想到还能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余生。
  家里没有当兵的老百姓都后悔了,哪怕家庭有一个是当兵的,原本减少一半的税率立刻全免,收多少粮食都能装进自家的粮仓,那可是一半的粮食啊!
  闻喜百炉屯的李喜老汉今年干劲最大,他在当兵的三儿子劝说下,承包了百十亩良田,朝廷一纸命令送达,说当兵家属的税率全免,当时就惊呆了!
  这意味着什么,不但一年的温饱能够解决,还有大量的余粮。余粮就是钱,就可以为四儿子、五儿子娶妻,就可以吃酒买肉……
  当兵改变命运!
  刘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明白这个常识,而且要像道理一样烙印在每一个兵卒的心中。
  最直接的反应,参军的热情明显升高。老百姓突然认识到参军的好处,免费的土地,优惠的税率,以及能够恩泽后代的荣耀。
  刘协从来没有打算征收老百姓的粮食,他要用成熟的商业完成对农产品的收购,而不是收刮老百姓的血汗。
  伏寿已经将白玉盐卖到了长江流域和西域,光这一项,就占了大汉朝廷百分之八十的税赋,相对于老百姓的那一点税赋,他还看不到眼里。况且,紧接着就要用铁、油、酒等等奢侈品上市,换来的全是真金白银,还用不到收刮老百姓。
  刘协的计划中,赚的就是有钱人的钱!
  当赵温、王邑在为麦收忙的马不停蹄,王海深入北边群山中剿匪,的时候,刘协偷偷将莫问、董昭、徐晃和安敦四人召集到郡治后院问天下大势。
  众人意见相当一致,就是各诸侯都抢收小麦无暇打仗,一旦麦收完毕就是征战开始的时候。即便征战也不会顶风作案,来攻打还是当今的皇上的刘协。
  董昭道:“大诸侯吞并小诸侯势在必行。朝廷若左右制衡之,则安若磐石!”董昭走的是中庸之道,却没有解决有人称帝该如何处理。他并不是没有想到而是不敢说,怕刘协心生怨恨。半年来刘协的杀人不用刀的伎俩,让他深深忌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