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6)(2 / 4)
至于留在这里的萧雪行,北魏也并没有多么放在眼里,萧雪行其人让齐国大部分人畏惧的成功战役大多都是对内,平叛或者造反。
跟北魏他还真没打过,所以在北魏看来他压根就是一朝得势的乱臣贼子,在行军打仗方面说不定也并不怎么样,这么好的机会不打他简直是对不起自己。
更何况今年的干旱让长江某些地段露出了河床,想要过河也不是那么困难,也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打下了南兖州,建康之前再无屏障,到时候说不定南边的半壁江山他们都能拿下。
萧雪行早就布好了天罗地网等待对方,北魏信心满满过来却被兜头打懵了,猝不及防之下的确是吃了一些亏,不过对方派出来的将领也不是吃素的几乎是很快就稳住了局势,跟萧雪行打的有来有回。
萧雪行虽然有些遗憾没能直接将对方一网打尽,但也知道那是太过理想的情况。
毕竟对方的兵力数倍于他,他现在能反击已经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而与此同时,建康那边一直在观望的人再一次直面了萧雪行的凶残,不仅是他凶残,他手下的兵也很凶。
一般人看到对方比自己兵力多都会谨慎一些,比如说襄阳义阳那边如今就是在僵持状态,双方兵力差不多,将领的水平也差不多,现在就进入了一个互相试探的阶段,看谁先露出破绽。
若是都不露破绽的话,那么这场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而众所周知这年头的粮食大部分产自中原,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河北那一片平原。
粮仓转移到南方这才刚开始,还没形成气候,所以从表面上看,哪怕遭了灾,也是北魏的国力更胜一筹。
只不过攻城总比守城要困难一些,北魏之人都习惯了北边的气候,很多人适应不了南方的湿热,所以拖下去对他们没好处。
朝廷那边都觉得只要守住,北魏早晚都要退兵。
南兖州这边也是这样,所以他们一开始也只希望萧雪行能够守住就行了。
萧雪行一开始也的确守住了,算是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可问题是你守住就继续守啊,出去打他们干什么?
大家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被气得够呛,可偏偏紧接着就传来了捷报萧雪行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不仅敢打还敢打赢。
萧铉疲惫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他没想到萧雪行这么争气,同时心里也有些纳闷,他哥教育孩子教育的还不错啊,看看萧雪行能文能武,青年一代之中少有的全才,可为什么他哥选定的继承人却那么废物呢?
若非萧昭业腐败奢靡,也不至于被萧鸾篡位,导致他们这一系凋零。
这么一想,萧铉恨不得当年继位的萧雪行也比现在强。
萧雪行打仗几乎可以说是牵动着各方的神经,一时之间竟然连西边的战场大家都不怎么多关心,每天都只是询问南兖州的情况。
萧雪行第一次打赢,有看得明白的一瞬间就知道他这是早做了准备,既然有所准备,那么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接下来就看持续战如何。
而萧雪行也不负众望,他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
对方因为轻视他派来的将领也是比较年轻的,看来是想要送到战场上磨砺一下,可以说算是北魏皇帝在培养下一代将领。
结果现在这位原本被魏帝十分看好,自己也十分骄傲的将领信心都快要被萧雪行磨没了。
他跟萧雪行差不了几岁,严格算起来还要比萧雪行大一些,今年三十岁整,在朝廷上还算是年轻人,所以也比较有冲劲,然而这股冲劲直接被萧雪行按了回去,现在做决定居然都有些束手束脚的意思。
好在他本来出身也不错,身边也有家族派来的谋士,谋士见他皱眉便说道:之前我们原以为萧雪行此子能够当上南齐摄政王乃是南齐国君无能的结果,如今看来他倒是有几分本事。
盯着沙盘的青年将领有些烦躁,抬头用那双褐色的眸子盯着谋士说道:这些废话就不要说了,现在看看要怎么破局才是,出来之前我可是信誓旦旦的跟舅舅打过保证一定能打到建康的!
这青年的所谓的舅舅就是当今魏帝,他的母亲是魏国公主,他也算得上是皇室旁支。
谋士模仿诸葛亮,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轻笑说道:郎君既然着急,那不如剑走偏锋,我们从这里走。
青年看了一眼顿时吃惊说道:走海上?
谋士认真点头:没错,他们必然想不到我们会从海上登陆,我记得浮阳伯在这附近有一座码头,倒是可以利用起来。 ↑返回顶部↑
跟北魏他还真没打过,所以在北魏看来他压根就是一朝得势的乱臣贼子,在行军打仗方面说不定也并不怎么样,这么好的机会不打他简直是对不起自己。
更何况今年的干旱让长江某些地段露出了河床,想要过河也不是那么困难,也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打下了南兖州,建康之前再无屏障,到时候说不定南边的半壁江山他们都能拿下。
萧雪行早就布好了天罗地网等待对方,北魏信心满满过来却被兜头打懵了,猝不及防之下的确是吃了一些亏,不过对方派出来的将领也不是吃素的几乎是很快就稳住了局势,跟萧雪行打的有来有回。
萧雪行虽然有些遗憾没能直接将对方一网打尽,但也知道那是太过理想的情况。
毕竟对方的兵力数倍于他,他现在能反击已经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而与此同时,建康那边一直在观望的人再一次直面了萧雪行的凶残,不仅是他凶残,他手下的兵也很凶。
一般人看到对方比自己兵力多都会谨慎一些,比如说襄阳义阳那边如今就是在僵持状态,双方兵力差不多,将领的水平也差不多,现在就进入了一个互相试探的阶段,看谁先露出破绽。
若是都不露破绽的话,那么这场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而众所周知这年头的粮食大部分产自中原,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河北那一片平原。
粮仓转移到南方这才刚开始,还没形成气候,所以从表面上看,哪怕遭了灾,也是北魏的国力更胜一筹。
只不过攻城总比守城要困难一些,北魏之人都习惯了北边的气候,很多人适应不了南方的湿热,所以拖下去对他们没好处。
朝廷那边都觉得只要守住,北魏早晚都要退兵。
南兖州这边也是这样,所以他们一开始也只希望萧雪行能够守住就行了。
萧雪行一开始也的确守住了,算是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可问题是你守住就继续守啊,出去打他们干什么?
大家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被气得够呛,可偏偏紧接着就传来了捷报萧雪行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不仅敢打还敢打赢。
萧铉疲惫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他没想到萧雪行这么争气,同时心里也有些纳闷,他哥教育孩子教育的还不错啊,看看萧雪行能文能武,青年一代之中少有的全才,可为什么他哥选定的继承人却那么废物呢?
若非萧昭业腐败奢靡,也不至于被萧鸾篡位,导致他们这一系凋零。
这么一想,萧铉恨不得当年继位的萧雪行也比现在强。
萧雪行打仗几乎可以说是牵动着各方的神经,一时之间竟然连西边的战场大家都不怎么多关心,每天都只是询问南兖州的情况。
萧雪行第一次打赢,有看得明白的一瞬间就知道他这是早做了准备,既然有所准备,那么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接下来就看持续战如何。
而萧雪行也不负众望,他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
对方因为轻视他派来的将领也是比较年轻的,看来是想要送到战场上磨砺一下,可以说算是北魏皇帝在培养下一代将领。
结果现在这位原本被魏帝十分看好,自己也十分骄傲的将领信心都快要被萧雪行磨没了。
他跟萧雪行差不了几岁,严格算起来还要比萧雪行大一些,今年三十岁整,在朝廷上还算是年轻人,所以也比较有冲劲,然而这股冲劲直接被萧雪行按了回去,现在做决定居然都有些束手束脚的意思。
好在他本来出身也不错,身边也有家族派来的谋士,谋士见他皱眉便说道:之前我们原以为萧雪行此子能够当上南齐摄政王乃是南齐国君无能的结果,如今看来他倒是有几分本事。
盯着沙盘的青年将领有些烦躁,抬头用那双褐色的眸子盯着谋士说道:这些废话就不要说了,现在看看要怎么破局才是,出来之前我可是信誓旦旦的跟舅舅打过保证一定能打到建康的!
这青年的所谓的舅舅就是当今魏帝,他的母亲是魏国公主,他也算得上是皇室旁支。
谋士模仿诸葛亮,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轻笑说道:郎君既然着急,那不如剑走偏锋,我们从这里走。
青年看了一眼顿时吃惊说道:走海上?
谋士认真点头:没错,他们必然想不到我们会从海上登陆,我记得浮阳伯在这附近有一座码头,倒是可以利用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