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夏深(2 / 3)
“那二公子,云安可好?”李珩尚未单与二郎说过什么,却是韦妃等不及了,起身道:“她是否还不能走动?我想去看看她。”
二郎并不防备韦妃,禀道:“王妃厚爱,晚生替内子谢过。云儿尚好,只是不便出门,就有劳王妃多走几步路了。”
韦妃当着暑热天来,根本不在乎这点辛苦,笑而颔首,与李珩致意,便由人境院的婢女引到寝房去了。
这时,上席正坐的李珩端茶抿了一口,好似随意地对郑家兄嫂说道:“韦妃既去探望二夫人,那我有二公子陪着就好,郑侯与夫人不必在此拘束,自便吧。”
郑楚观瞧了弟弟一眼,既不敢违拗,也相信他行事稳妥,叮嘱道:“大王青眼看重,你可要仔细侍奉。”
二郎毫不觉不意外,也正想和这位隐姓埋名的王主事单独切磋,便好好回过兄嫂,遣临啸送了出去。
偏厅里,除了李珩的侍从阿奴,就只剩他两个了。
“许久不见,二公子还是风采依旧啊!看来,那几天的牢狱之灾对公子并无影响,我还着实为公子捏了把汗呢!”
李珩倒也直白,一番话夹枪带棒,颇有些嘲讽之意。二郎深吸了一口气,淡然又笃定,正视李珩道:
“若说风采,谁比得上悲田院的王主事呢?来无影,去无踪,摇身一变,就成了高高在上的申王。”
“放肆!”阿奴护主,容不得二郎无礼,“郑侯方才是这么教导二公子的吗?二公子就这样侍奉大王?!”
二郎面不改色,根本不理会一个侍从的话,李珩瞥了眼阿奴,却也不许他掺和。李珩站起来,背着手端量二郎,道:
“你若真有本事,不该在这里与我耍嘴上工夫,也不该浪费时间打听我的事。你虽未入仕,也该学会自保,不要试图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深浅的事,否则,郑家的百年门第也护不住你。”
这话分量很重,二郎不料,微有发怔,但很快明白过来,自己先前的暗查被李珩发现了。他不禁想,这次的祸事大约真的是李珩所为,他们结下的怨不单在见面的那两次,可李珩所谓的“深浅”,又好像不是单纯的威胁。这个年轻的亲王,教人看不透。
“所以,这牢狱之灾是大王赐给我的教训吗?”二郎凝视李珩,比先前少了些意气,仿佛就是求教。
李珩笑了,不感到意外,毕竟他原就是想教训的,只不过被旁人夺了先机而已,道:“我若让你坐牢,几天就会放你出来?这个方法既费劲,又太过招摇,我能得到什么?你不还是理直气壮地站在这里同我讲话吗?”
二郎一直认为此事可让李珩一举两得,另一得,便是云安。可切实地听李珩反驳,二郎却犹疑了,终究不曾提。
李珩向郑梦观走近,近得只剩一步,二人互相审视,一个清刚如凌云的山峰,一个傲岸如睥睨的雄鹰。
良晌,李珩忽拍了拍二郎的肩,道:“我再提醒你一句,福兮祸所依,祸起萧墙之内。保护好你自己,也保护好你想保护的人,及时反思,你的力道究竟该用在谁的身上。”
这话浅显,却又隐晦。浅显的是指此次祸事尚未了结,李珩提醒他不要得过且过,该去追查真正的凶手;那隐晦的,二郎不太明白,只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真凶是身边之人。
“难道大王已经知道了嫌疑之人?”
李珩摇头,转回上座,继续悠闲地饮起茶来。
……
内室里,韦妃正亲自为云安擦拭,云安受宠若惊,只静静望着,不敢多动。她看见韦妃的眼睛渐渐泛起泪光,口中几次要问什么,却终究止于发颤的双唇。这心疼而克制的样子令云安也不禁心酸。
“阿姊,我都好了,你不必挂怀。”云安第一次主动这样称呼,比上回自然太多了。
韦妃颔首咽泪,继续用手巾轻掖着云安额角,这才缓缓开口:“虽好了,大病之后体虚,也莫不要大意。虽然郑家必然不缺,但你若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尽可告诉我。”
云安笑着摇头,拿过韦妃手里的巾子放回盆中,复握住她这只手:“我自小便不是娇贵的人,过去便过去了。阿姊尊贵之身能来看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韦妃听着一声声阿姊,由衷地感到欣慰,也体会出来,云安待她的感情与从前不同了。她慨叹着道:“我真喜欢听你叫我阿姊,就好像,我们本来就是姊妹。”
本来?云安的心头忽然闪过一丝惶惑,令她从沉溺的感动中脱离出来。虽然韦妃早也说过类似的姊妹之语,但这话却太真了,真得不像一句纯粹的感叹。
“云安,你还记得的我上回同你说过的家宴吧?你要快些恢复如初,到时候漂漂亮亮地来参宴。” ↑返回顶部↑
二郎并不防备韦妃,禀道:“王妃厚爱,晚生替内子谢过。云儿尚好,只是不便出门,就有劳王妃多走几步路了。”
韦妃当着暑热天来,根本不在乎这点辛苦,笑而颔首,与李珩致意,便由人境院的婢女引到寝房去了。
这时,上席正坐的李珩端茶抿了一口,好似随意地对郑家兄嫂说道:“韦妃既去探望二夫人,那我有二公子陪着就好,郑侯与夫人不必在此拘束,自便吧。”
郑楚观瞧了弟弟一眼,既不敢违拗,也相信他行事稳妥,叮嘱道:“大王青眼看重,你可要仔细侍奉。”
二郎毫不觉不意外,也正想和这位隐姓埋名的王主事单独切磋,便好好回过兄嫂,遣临啸送了出去。
偏厅里,除了李珩的侍从阿奴,就只剩他两个了。
“许久不见,二公子还是风采依旧啊!看来,那几天的牢狱之灾对公子并无影响,我还着实为公子捏了把汗呢!”
李珩倒也直白,一番话夹枪带棒,颇有些嘲讽之意。二郎深吸了一口气,淡然又笃定,正视李珩道:
“若说风采,谁比得上悲田院的王主事呢?来无影,去无踪,摇身一变,就成了高高在上的申王。”
“放肆!”阿奴护主,容不得二郎无礼,“郑侯方才是这么教导二公子的吗?二公子就这样侍奉大王?!”
二郎面不改色,根本不理会一个侍从的话,李珩瞥了眼阿奴,却也不许他掺和。李珩站起来,背着手端量二郎,道:
“你若真有本事,不该在这里与我耍嘴上工夫,也不该浪费时间打听我的事。你虽未入仕,也该学会自保,不要试图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深浅的事,否则,郑家的百年门第也护不住你。”
这话分量很重,二郎不料,微有发怔,但很快明白过来,自己先前的暗查被李珩发现了。他不禁想,这次的祸事大约真的是李珩所为,他们结下的怨不单在见面的那两次,可李珩所谓的“深浅”,又好像不是单纯的威胁。这个年轻的亲王,教人看不透。
“所以,这牢狱之灾是大王赐给我的教训吗?”二郎凝视李珩,比先前少了些意气,仿佛就是求教。
李珩笑了,不感到意外,毕竟他原就是想教训的,只不过被旁人夺了先机而已,道:“我若让你坐牢,几天就会放你出来?这个方法既费劲,又太过招摇,我能得到什么?你不还是理直气壮地站在这里同我讲话吗?”
二郎一直认为此事可让李珩一举两得,另一得,便是云安。可切实地听李珩反驳,二郎却犹疑了,终究不曾提。
李珩向郑梦观走近,近得只剩一步,二人互相审视,一个清刚如凌云的山峰,一个傲岸如睥睨的雄鹰。
良晌,李珩忽拍了拍二郎的肩,道:“我再提醒你一句,福兮祸所依,祸起萧墙之内。保护好你自己,也保护好你想保护的人,及时反思,你的力道究竟该用在谁的身上。”
这话浅显,却又隐晦。浅显的是指此次祸事尚未了结,李珩提醒他不要得过且过,该去追查真正的凶手;那隐晦的,二郎不太明白,只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真凶是身边之人。
“难道大王已经知道了嫌疑之人?”
李珩摇头,转回上座,继续悠闲地饮起茶来。
……
内室里,韦妃正亲自为云安擦拭,云安受宠若惊,只静静望着,不敢多动。她看见韦妃的眼睛渐渐泛起泪光,口中几次要问什么,却终究止于发颤的双唇。这心疼而克制的样子令云安也不禁心酸。
“阿姊,我都好了,你不必挂怀。”云安第一次主动这样称呼,比上回自然太多了。
韦妃颔首咽泪,继续用手巾轻掖着云安额角,这才缓缓开口:“虽好了,大病之后体虚,也莫不要大意。虽然郑家必然不缺,但你若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尽可告诉我。”
云安笑着摇头,拿过韦妃手里的巾子放回盆中,复握住她这只手:“我自小便不是娇贵的人,过去便过去了。阿姊尊贵之身能来看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韦妃听着一声声阿姊,由衷地感到欣慰,也体会出来,云安待她的感情与从前不同了。她慨叹着道:“我真喜欢听你叫我阿姊,就好像,我们本来就是姊妹。”
本来?云安的心头忽然闪过一丝惶惑,令她从沉溺的感动中脱离出来。虽然韦妃早也说过类似的姊妹之语,但这话却太真了,真得不像一句纯粹的感叹。
“云安,你还记得的我上回同你说过的家宴吧?你要快些恢复如初,到时候漂漂亮亮地来参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