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少年相的道士穿着奇古,面容却很年轻,摇头笑道:
  “不对,不对。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路是断了,未尝没有接续之可能。
  你我所做,不正是通古今之道,演鸿蒙之变?
  小子承你佛门的因果,得我道门的造化,唯独不沾儒门的根底。
  书生,合该你只能观棋不语做君子。”
  那中年相的青衫儒生两鬓微白,头别玉簪尤显风采。
  他像是作壁上观,抬头轻瞥一眼道:
  “白费心机罢了,天帝之远见,岂不远胜你与和尚。
  论资排位,咱们都是晚辈,只能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
  挑大梁,挽天倾的大事,归那几位头疼。
  再者,我辈书生意气,敢叫万古长夜,恰如暗室长明!
  哪里比你们一个渡众生、一个传道统的老家伙差了?”
  老和尚与少年道士皆不语,像是默认,隐有钦佩。
  毕竟太古之后,自愿被打落玄德,跌堕尊位者。
  唯这位中年书生一人尔。
  纪渊驻足不动,也未靠近。
  对于和尚、道人、书生的交谈。
  哪怕他再怎么努力,仍是听得模糊,难以真切。
  就好像近在眼前,远隔天边。
  这便是大道鸿沟,无形天堑。
  自太古以来,都有仙佛开坛讲法,点化顽石草木之说。
  可世人并不晓得,这“法”从来不轻传。
  并非仙佛吝啬,而是道分上下。
  万类跟脚不同,自然也有高低之分。
  纵然有心倾囊传之,也未必就能够得闻得见。
  纪渊心下清楚,光阴长河越往上游行,所经历的离奇之事便越多。
  九劫之久,岁月无穷。
  谁知道有多少大能,于河畔烙印下一点真性,万载千秋仍旧不被磨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