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主被揭穿后 第32节(3 / 4)
直到翌日天明,云销雨霁,他方才晃了晃身,却是道了声:“罢了。”从怀里摸出一个瓷瓶,拔了木塞,将里头的粉末尽数倒入池塘之中。
好不容易才恢复的平静的池塘,忽然又“咕嘟”冒起水泡,不出片刻,一条条翻了白肚的鱼便浮上水面。
贺延年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不敢吱声。
卫旸道:“去铜雀台。”
贺延年唯恐他把自己当成鱼来撒气,一声不敢吭,只紧着步子低头跟上。
可还没走出几步,长廊尽头便有一小内侍连滚带爬地飞奔过来,直喊:“不好啦!郡主不见啦!”
第36章 十二
那日, 元曦随卫旸上归云山看望太后,太后曾问她,是否想离开皇城,离开帝京。
当时元曦心里有所顾忌, 并没有直接将心里话说出来。太后也没有追问, 只许她承诺, 说要是想离开, 大可告诉她, 她愿意帮忙。是以昨日一早,元曦便飞鸽传书,将自己的近况告知太后, 向她寻求帮助。
太后也没有食言, 当日便打发人进宫,赶在大雨降落前,低调地将她接出皇宫,送到北苑,没惊动任何人。宫人早间去送早膳的时候, 才早就已经不在。
只留下一封太后的亲笔信,将卫旸痛骂了一顿。
具体写了什么,元曦就不得而知了。卫旸看过之后是何反应, 她也懒得去想。只知道太后给她准备的床褥很软, 山间的雨夜也别有一番情调,她睡得很香,比睡在铜雀台的高床软枕上, 不知要舒服多少。
翌日雨霁, 长空一碧如洗。
山林间笼着一层淡淡的薄雾, 院中青碧的竹枝草木都被涂抹得朦胧, 于青砖黛瓦间沉浮,悠然而缥缈,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仙境。
元曦早起去向太后请安,老人家正拿着毛竹做的长柄水呈浇花。身后跟着两个小宫人,帮她提水桶。
上下打量了眼元曦,太后挑了下眉,语气有些意外,“气色是好了不少,看来这段时日,旸儿确实是不像话。”
这话是在为她鸣不平,元曦明白,可就是不知怎的,这话听着颇为古怪。纳罕了一阵,她也懒怠去想,径直过去,从木桶中拿起另一只水呈,帮太后浇花。
太后一行指点她该浇哪几株,一行悄悄打量她,状似无意地问:“离开帝京,你打算去哪儿,可想好了?外头可不比皇宫,危险着呢,且得好好计划。”
去哪里?这个元曦的确还没仔细琢磨过。
最开始这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她正在为假皇嗣之事犯愁。后来这一劫难,她是平安度过了,但又接连发生了那许多事,叫她应接不暇,以至于拖到现在都没精力去考虑。
眼珠子在眶里转了转,她回答道:“暂时还没想好。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先去蜀中住上一段时日,然后再转道去江南游一趟。都说那里风景好,我还从来没见过。”
她眼里露出向往的光,干净纯粹得,似她手中的水呈里流下的涓涓细流。
太后被晃了一眼,默默收回目光。
其实要论私心,她是不希望这丫头走的,一大原因,便是她那孙子。于政务上,他的确无可指摘,但说起私事,臭小子委实让人头疼。油盐不进,软硬不吃,这么多年,她这个做祖母的不是没想过硬给他塞人,可却没一次成功的。
只有这丫头,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倘若连这丫头都打算放弃,只怕臭小子这辈子都不会再向谁敞开心扉了。
除了这个原因,她也是的确喜欢这丫头,有胆识,有主见,敢爱敢恨,很有她年轻时的风范,即便这丫头最后没法成为她的孙媳妇,她也真心想收她为自己的干孙女。
如此斟酌片刻,太后开口道:“其实宫里也时常下江南巡视,你若是想去,让旸儿带你过去,也是一样的。”
花圃里有一簇花枝长歪了,太后命人拿剪子过来,俯身小心翼翼地修剪,“你离京的事,哀家已经吩咐人去办。这几日,你就安心在哀家这里住着,有哀家在,臭小子不敢再欺负你了。”
元曦看她一眼,微笑道:“好,多谢太后。” ↑返回顶部↑
好不容易才恢复的平静的池塘,忽然又“咕嘟”冒起水泡,不出片刻,一条条翻了白肚的鱼便浮上水面。
贺延年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不敢吱声。
卫旸道:“去铜雀台。”
贺延年唯恐他把自己当成鱼来撒气,一声不敢吭,只紧着步子低头跟上。
可还没走出几步,长廊尽头便有一小内侍连滚带爬地飞奔过来,直喊:“不好啦!郡主不见啦!”
第36章 十二
那日, 元曦随卫旸上归云山看望太后,太后曾问她,是否想离开皇城,离开帝京。
当时元曦心里有所顾忌, 并没有直接将心里话说出来。太后也没有追问, 只许她承诺, 说要是想离开, 大可告诉她, 她愿意帮忙。是以昨日一早,元曦便飞鸽传书,将自己的近况告知太后, 向她寻求帮助。
太后也没有食言, 当日便打发人进宫,赶在大雨降落前,低调地将她接出皇宫,送到北苑,没惊动任何人。宫人早间去送早膳的时候, 才早就已经不在。
只留下一封太后的亲笔信,将卫旸痛骂了一顿。
具体写了什么,元曦就不得而知了。卫旸看过之后是何反应, 她也懒得去想。只知道太后给她准备的床褥很软, 山间的雨夜也别有一番情调,她睡得很香,比睡在铜雀台的高床软枕上, 不知要舒服多少。
翌日雨霁, 长空一碧如洗。
山林间笼着一层淡淡的薄雾, 院中青碧的竹枝草木都被涂抹得朦胧, 于青砖黛瓦间沉浮,悠然而缥缈,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仙境。
元曦早起去向太后请安,老人家正拿着毛竹做的长柄水呈浇花。身后跟着两个小宫人,帮她提水桶。
上下打量了眼元曦,太后挑了下眉,语气有些意外,“气色是好了不少,看来这段时日,旸儿确实是不像话。”
这话是在为她鸣不平,元曦明白,可就是不知怎的,这话听着颇为古怪。纳罕了一阵,她也懒怠去想,径直过去,从木桶中拿起另一只水呈,帮太后浇花。
太后一行指点她该浇哪几株,一行悄悄打量她,状似无意地问:“离开帝京,你打算去哪儿,可想好了?外头可不比皇宫,危险着呢,且得好好计划。”
去哪里?这个元曦的确还没仔细琢磨过。
最开始这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她正在为假皇嗣之事犯愁。后来这一劫难,她是平安度过了,但又接连发生了那许多事,叫她应接不暇,以至于拖到现在都没精力去考虑。
眼珠子在眶里转了转,她回答道:“暂时还没想好。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先去蜀中住上一段时日,然后再转道去江南游一趟。都说那里风景好,我还从来没见过。”
她眼里露出向往的光,干净纯粹得,似她手中的水呈里流下的涓涓细流。
太后被晃了一眼,默默收回目光。
其实要论私心,她是不希望这丫头走的,一大原因,便是她那孙子。于政务上,他的确无可指摘,但说起私事,臭小子委实让人头疼。油盐不进,软硬不吃,这么多年,她这个做祖母的不是没想过硬给他塞人,可却没一次成功的。
只有这丫头,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倘若连这丫头都打算放弃,只怕臭小子这辈子都不会再向谁敞开心扉了。
除了这个原因,她也是的确喜欢这丫头,有胆识,有主见,敢爱敢恨,很有她年轻时的风范,即便这丫头最后没法成为她的孙媳妇,她也真心想收她为自己的干孙女。
如此斟酌片刻,太后开口道:“其实宫里也时常下江南巡视,你若是想去,让旸儿带你过去,也是一样的。”
花圃里有一簇花枝长歪了,太后命人拿剪子过来,俯身小心翼翼地修剪,“你离京的事,哀家已经吩咐人去办。这几日,你就安心在哀家这里住着,有哀家在,臭小子不敢再欺负你了。”
元曦看她一眼,微笑道:“好,多谢太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