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是报应!
  笑过之后,胤禟才问说:“皇阿玛怎么就下了决心?”
  冯全压低声音小声道:“听说乌嫔娘娘拿宫女试药,之后就闹开了,说要状告富察家状告太医院。皇上转身降了她的位份,又撤了封号,叫她闭宫门反省来着,可怜永和宫侧殿那几位庶妃,平白遭了牵连。”
  其实也不止这茬,康熙在每个宫里都有眼线,翊坤宫来报,说乌雅氏为了查证富察家是不是真没了库存,准备毁了宜妃娘娘的脸,看九福晋怎么说。
  后宫妃嫔之间有争斗不稀奇,德妃毒辣致斯,这是康熙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原想将她一撸到底,想到老四和老十四,他又拿不定主意。
  老四是可以改玉牒,康熙怕他成了嫡子同胤礽相争。
  至于老十四,这都十一二岁,报给谁养都不合适,只得跟着乌雅氏,现在这样,十四的处境已经很尴尬,要是降做贵人或者常在答应……那简直不敢想。
  左右康熙也没准备再宠德妃,就让她在嫔位上待着也好,只要她经过这回事能知道安分。
  降乌雅氏位份的同时,康熙给宜妃宫里发了赏赐以示安抚,乌嫔设计谋害宜妃之事,看在没成的份上,就此揭过,不多做追究。
  康熙觉得,他这样的安排已经为儿子考虑过了,十四还是受了很大的打击,连性子都改了不少,近来看谁都像是在嘲笑他。
  至于老四,他人在四川,得知此事已是半个月之后。
  每日不断线,胤禛连收了好些天的密信,糟心的同时,觉得皇阿玛还真仁慈,换做是他摊上这么个侧室,若还有用,就学九弟给她禁足到死;若没啥用,也就一碗药的事,留着作甚?
  第46章 拉拢
  但凡是康熙交代下来的事, 四贝勒胤禛总能一丝不苟的完成, 领户部差遣这些年, 他险些逼死全体官员,户部尚书见着他也只恨不能绕道走。谁能想到呢,这厮都作为钦差大臣去四川了, 还不忘记关心他们。
  赈灾工作既琐碎又繁杂, 胤禛却很耐得住, 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经手,生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哪怕再忙, 每隔三日他会发回奏本,回禀赈灾进度叫京中放心,同时传达对康熙的挂念, 愿他龙体安康, 又请他多包容永和宫那头。
  永和宫啊……
  康熙觉得他到今天才看清楚乌嫔其人。
  从前这二十多年,他就宠了那么个颅内有疾的泼妇。
  降了位份撤了封号非但没让她反省, 永和宫那头怨气比先前更重,听说她如今酷爱摔瓷器听响,每日能换几套新的, 康熙忍无可忍, 叫内务府给德妃送了套铜器去。
  这些事, 莫说康熙,妃嫔甚至皇子都有耳闻,十四阿哥近来度日如年,人家说个悄悄话他就感觉是在议论自个儿, 人家笑一声他觉得是被嘲讽了。
  因为心有不平,就会多想。
  他不懂为什么太子能投胎到元后腹中,老九有个宠冠后宫的额娘,就连老十……他额娘是命短,生前也有贵妃之尊。到自己这儿,母族是包衣世家,做的净是伺候人的活,额娘进宫是作为宫女伺候皇阿玛,靠那张脸和柔顺的性子爬床上位,与惠宜荣同为四妃。
  胤祯不想去计较乌雅家的出身,他就想不通一点。
  额娘既然能糊弄皇阿玛二十多年,头顶“德”这个封号,为什么不装一辈子?
  出了这回事,看笑话的真不少,那些从前被压一头的,瞧他落难就神清气爽。还有些人纯粹是同情,同情他摊上这么个能拖后腿的亲娘,乌嫔如今的处境,还不如让八福晋拖累落了胎的贵人高氏。
  要说学问或者骑射,十四阿哥都不差,他近来却频频出错,很难专心。
  这事传到康熙耳中,心疼也有,更多的是叹气。
  没人生来就十全十美,哪怕他八岁登基,也让辅政大臣辖制很多年,从登基到亲政,到后来彻底掌控朝堂……这条路康熙走得非常艰难。同他当初的处境相比,老十四这点磨难也担不起,岂敢委以重任?
  倒是老四,听闻后宫震荡乌嫔失宠,他还能坚守本心,倒是个成大事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