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49节(2 / 4)
只是据施向南这段时间打听来的消息,他们云山县范围内的六个农场基本全是国有的。
她一个私人食品厂,想去跟国有的农场谈合作,基本是异想天开。
因为国有企业为什么年年亏损?
全国范围内,每一年都有大量国营厂倒闭、导致一大批人下岗?
就是因为国营厂的经营有问题。
而厂子里的工人们进去了都端着铁饭碗,干不干活、好不好好干,都不影响他们每个月领工资。
一些工人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就不用说了,很多国营厂的岗位……
施向南记得看过一个新闻,说是外国人到广市那边一个大型国营厂参观,看到三个人在修补墙上的一个指头大小的洞。
就这么点小事,要动用三个工人。
一个补洞,一个在下面扶着他,还有一个站在下头指挥补洞的人、告诉他洞在哪里。
还有一个来参观的国际友人看见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拿着大扫帚在清扫一尘不染的地面。
问了才知道,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那棵树下的落叶,别的啥也不用干。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会有任何人说要开除这些工人。
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很多工厂都是这种状态。
所以才会需要国家财政上拨款下来给工人们发工资,直到财政上发不出钱了,工厂倒闭、职工下岗。
这件事才算是解决了。
这里头有个什么问题呢?
工人们为什么不好好干活?
因为不好好干也是那么多工资啊!好好干也是那么多。
干得太卖力的还会被所谓的“聪明人”嘲笑是脑子不会转弯的二傻子。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会太卖力?
大家一起磨洋工,工作怎么可能有效率?
施向南一想到要跟这样的国有农场打交道就觉得头大。
她还是想能避免就避免的。
第179章
除了打听农场之外,施向南还搞清楚了葵花籽的亩产量。
她种的全是食用花籽,在他们这一块大概的亩产量在两百斤左右,产量不高。
花生产量高一点,追肥及时的情况下,能有八百到一千斤。
这个对比,谁听了不感叹一句种葵花籽不容易?!
因为有了温长冬这个专业人士在,施向南连籽用西瓜的亩产量都打听清楚了,一亩地能种出的西瓜数量感人。 ↑返回顶部↑
她一个私人食品厂,想去跟国有的农场谈合作,基本是异想天开。
因为国有企业为什么年年亏损?
全国范围内,每一年都有大量国营厂倒闭、导致一大批人下岗?
就是因为国营厂的经营有问题。
而厂子里的工人们进去了都端着铁饭碗,干不干活、好不好好干,都不影响他们每个月领工资。
一些工人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就不用说了,很多国营厂的岗位……
施向南记得看过一个新闻,说是外国人到广市那边一个大型国营厂参观,看到三个人在修补墙上的一个指头大小的洞。
就这么点小事,要动用三个工人。
一个补洞,一个在下面扶着他,还有一个站在下头指挥补洞的人、告诉他洞在哪里。
还有一个来参观的国际友人看见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拿着大扫帚在清扫一尘不染的地面。
问了才知道,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那棵树下的落叶,别的啥也不用干。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会有任何人说要开除这些工人。
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很多工厂都是这种状态。
所以才会需要国家财政上拨款下来给工人们发工资,直到财政上发不出钱了,工厂倒闭、职工下岗。
这件事才算是解决了。
这里头有个什么问题呢?
工人们为什么不好好干活?
因为不好好干也是那么多工资啊!好好干也是那么多。
干得太卖力的还会被所谓的“聪明人”嘲笑是脑子不会转弯的二傻子。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会太卖力?
大家一起磨洋工,工作怎么可能有效率?
施向南一想到要跟这样的国有农场打交道就觉得头大。
她还是想能避免就避免的。
第179章
除了打听农场之外,施向南还搞清楚了葵花籽的亩产量。
她种的全是食用花籽,在他们这一块大概的亩产量在两百斤左右,产量不高。
花生产量高一点,追肥及时的情况下,能有八百到一千斤。
这个对比,谁听了不感叹一句种葵花籽不容易?!
因为有了温长冬这个专业人士在,施向南连籽用西瓜的亩产量都打听清楚了,一亩地能种出的西瓜数量感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