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肆经营日常 第20节(1 / 4)
直到他走远,思菱依然恼怒不已。姜菀拍拍她的手:“莫要气了,伤的是自己的身体。与其生气,不如想想如何让咱们家的食肆早点做出名头,狠狠打他的脸。”
“小娘子说的对,我们回去吧。”思菱接过蛋黄的绳子,顺便摸了摸蛋黄:“蛋黄乖,对待恶人就是要这样凶!”
姜菀失笑:“你可别把它教坏了啊。”
“怎么会?蛋黄最聪明了。”思菱一面说着,一面随姜菀往家走去。
*
姜荔在家休息了几日,便又依依不舍地回学堂了。姜菀给她新做了几身衣裳,又装了些自制的酸梅干,留着空闲时候吃。
她恹恹地站在卧房里,无精打采地对着镜子摆弄着衣裳,有气无力地道:“阿姐,我不想去上学。”
姜菀已经习惯了妹妹每次回学堂前都要说的这句话,因此也没接她的话,只道:“再检查一下,看看衣裳带齐了没有。”
姜荔嗯了一声,说:“都带齐了。”
“那就走吧,阿姐送你过去。”姜菀叫好了车。
姜荔依依不舍地抱了抱蛋黄,在它耳边咕咕哝哝说了些悄悄话,又同周尧思菱道了别,才乖乖爬上了车子。
车子一路平稳到了长乐坊,姜菀带着姜荔径直往松竹学堂走去。
因为学堂是明日正式开课,因此学子们都是零零散散分别到达的。姐妹俩到松竹学堂门口的时候,只有一个守卫。他查验了姜荔的证件,便让她们进去了。
学堂里女学生起居的院子叫风荷院,在园子深处,取自“一一风荷举”。两人到院门口时,院子里只有个慈眉善目的嬷嬷在侍弄着花草,姜荔唤她“张嬷嬷”。她负责管理整个风荷院的饮食和起居。
张嬷嬷素来慈眉善目,今日却有些心事重重,时不时地往风荷院旁的一处院落看。姜菀记得,那是苏颐宁起居的地方。
她收回目光,陪着姜荔进去,将衣裳被褥换了崭新的,然后将换下来的带回家。
等到收拾停当,姜菀和妹妹告了别,便出了院门。她正欲离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一看,一个形容丰腴的少妇正搭着一个婢女的手,从苏颐宁的院子里款款走了出来。她两道柳眉扬着,神色间是掩不住的得意。
而她身后,苏颐宁立在自己小院门前,身形清减了不少。
姜菀正犹豫要不要同她打招呼,却见苏颐宁目光毫无焦距地盯着某一处呆了片刻,便怔怔地回了房。
她心想,大概是苏家内部有些什么私事,自己还是不问的好,便也往园子外走了。
那少妇走得极慢,姜菀跟在后面,听到那婢女奉承的声音:“郎君终究还是心疼娘子的,毕竟娘子才是他枕边人,怀着的又是他的儿子。而那位只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总有一日还是要嫁人的,又怎及娘子这位当家人重要?”
少妇哼笑一声:“那是自然。我倒要看看,没了趁手的人,她还怎样把这学堂开下去?你说好好一个小娘子,真能在宫中待到老不回来也就罢了,偏偏又出宫了;出宫了还不想着嫁人,弄这乌烟瘴气的学堂,把一群不知哪来的贫民子弟召集在园子里,真是糟蹋了这里的景致!”
她语气里高高在上的傲慢让姜菀打心眼里反感,想必这位就是苏颐宁的两位嫂嫂之一了。只是,她话里话外,似乎都是要阻挠松竹学堂日后的运转,究竟是何居心?
姜菀停住步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改日再说。今日苏颐宁明显心绪不佳,自己还是不要去打扰了。
*
转眼就到了七月二十三,处暑时节。景城有个风俗是处暑日一定要吃百合鸭,因此姜菀一早便去集市上买了宰杀好的鸭,打算煮一道百合莲子老鸭汤。
百合鸭汤不仅是一道可口汤羹,更是一种药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姜菀从干货铺子买了干百合,又把上回剥好的一直储存着的莲子取出来,一起放在水里泡上一段时间。
姜菀把鸭子清洗干净后,抡起菜刀,手起刀落,把鸭子剁成块,再焯一遍水,倒一点点酒去腥。鸭汤不需要放太多诸如花椒这样辛辣刺激的调料,只需要用最简单的盐、葱姜和糖调味就可,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鸭肉本身的细腻鲜美。等汤煮沸后,再撒些枸杞,既好看又营养。
除了汤,她又炒了几个菜。三人捧着热气腾腾的汤碗,仔细嗅着那香味。姜菀浅浅喝了一口,鸭汤咸淡正好,热乎乎的汤汁香味醇厚,那热意一路延伸到了胃,让人觉得整个身子都暖了起来。如今天渐渐转凉,人也不可太过贪凉,该喝些滋润的汤羹了。
鸭肉炖得很烂,并不油腻,还有枸杞的微甜,百合和莲子也都在汤中泡得入了味。姜菀接连喝了几碗,仍觉得意犹未尽。 ↑返回顶部↑
“小娘子说的对,我们回去吧。”思菱接过蛋黄的绳子,顺便摸了摸蛋黄:“蛋黄乖,对待恶人就是要这样凶!”
姜菀失笑:“你可别把它教坏了啊。”
“怎么会?蛋黄最聪明了。”思菱一面说着,一面随姜菀往家走去。
*
姜荔在家休息了几日,便又依依不舍地回学堂了。姜菀给她新做了几身衣裳,又装了些自制的酸梅干,留着空闲时候吃。
她恹恹地站在卧房里,无精打采地对着镜子摆弄着衣裳,有气无力地道:“阿姐,我不想去上学。”
姜菀已经习惯了妹妹每次回学堂前都要说的这句话,因此也没接她的话,只道:“再检查一下,看看衣裳带齐了没有。”
姜荔嗯了一声,说:“都带齐了。”
“那就走吧,阿姐送你过去。”姜菀叫好了车。
姜荔依依不舍地抱了抱蛋黄,在它耳边咕咕哝哝说了些悄悄话,又同周尧思菱道了别,才乖乖爬上了车子。
车子一路平稳到了长乐坊,姜菀带着姜荔径直往松竹学堂走去。
因为学堂是明日正式开课,因此学子们都是零零散散分别到达的。姐妹俩到松竹学堂门口的时候,只有一个守卫。他查验了姜荔的证件,便让她们进去了。
学堂里女学生起居的院子叫风荷院,在园子深处,取自“一一风荷举”。两人到院门口时,院子里只有个慈眉善目的嬷嬷在侍弄着花草,姜荔唤她“张嬷嬷”。她负责管理整个风荷院的饮食和起居。
张嬷嬷素来慈眉善目,今日却有些心事重重,时不时地往风荷院旁的一处院落看。姜菀记得,那是苏颐宁起居的地方。
她收回目光,陪着姜荔进去,将衣裳被褥换了崭新的,然后将换下来的带回家。
等到收拾停当,姜菀和妹妹告了别,便出了院门。她正欲离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一看,一个形容丰腴的少妇正搭着一个婢女的手,从苏颐宁的院子里款款走了出来。她两道柳眉扬着,神色间是掩不住的得意。
而她身后,苏颐宁立在自己小院门前,身形清减了不少。
姜菀正犹豫要不要同她打招呼,却见苏颐宁目光毫无焦距地盯着某一处呆了片刻,便怔怔地回了房。
她心想,大概是苏家内部有些什么私事,自己还是不问的好,便也往园子外走了。
那少妇走得极慢,姜菀跟在后面,听到那婢女奉承的声音:“郎君终究还是心疼娘子的,毕竟娘子才是他枕边人,怀着的又是他的儿子。而那位只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总有一日还是要嫁人的,又怎及娘子这位当家人重要?”
少妇哼笑一声:“那是自然。我倒要看看,没了趁手的人,她还怎样把这学堂开下去?你说好好一个小娘子,真能在宫中待到老不回来也就罢了,偏偏又出宫了;出宫了还不想着嫁人,弄这乌烟瘴气的学堂,把一群不知哪来的贫民子弟召集在园子里,真是糟蹋了这里的景致!”
她语气里高高在上的傲慢让姜菀打心眼里反感,想必这位就是苏颐宁的两位嫂嫂之一了。只是,她话里话外,似乎都是要阻挠松竹学堂日后的运转,究竟是何居心?
姜菀停住步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改日再说。今日苏颐宁明显心绪不佳,自己还是不要去打扰了。
*
转眼就到了七月二十三,处暑时节。景城有个风俗是处暑日一定要吃百合鸭,因此姜菀一早便去集市上买了宰杀好的鸭,打算煮一道百合莲子老鸭汤。
百合鸭汤不仅是一道可口汤羹,更是一种药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姜菀从干货铺子买了干百合,又把上回剥好的一直储存着的莲子取出来,一起放在水里泡上一段时间。
姜菀把鸭子清洗干净后,抡起菜刀,手起刀落,把鸭子剁成块,再焯一遍水,倒一点点酒去腥。鸭汤不需要放太多诸如花椒这样辛辣刺激的调料,只需要用最简单的盐、葱姜和糖调味就可,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鸭肉本身的细腻鲜美。等汤煮沸后,再撒些枸杞,既好看又营养。
除了汤,她又炒了几个菜。三人捧着热气腾腾的汤碗,仔细嗅着那香味。姜菀浅浅喝了一口,鸭汤咸淡正好,热乎乎的汤汁香味醇厚,那热意一路延伸到了胃,让人觉得整个身子都暖了起来。如今天渐渐转凉,人也不可太过贪凉,该喝些滋润的汤羹了。
鸭肉炖得很烂,并不油腻,还有枸杞的微甜,百合和莲子也都在汤中泡得入了味。姜菀接连喝了几碗,仍觉得意犹未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