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 第36节(3 / 4)
这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期报纸将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浪。
当然了,《梧市早报》本来订的人就不多,看的人也就那么些,吴元心里预计,讨论会有,但也只是小部分。
但没想到,有关郑敏敏的报道,竟然引起了一番大的讨论。
先是某个厂子的女厂长看了,觉得气愤,索性把报纸拿去给厂里的妇联。
妇联一看,现在这年代,还有这样不加掩饰重男轻女、轻视女性的人?立即开了大会,把这件事当做突出案例进行宣讲,不少妇女都气的给报社打电话寄信件。还有的直接打电话到顺风公社去,点名要骂赵婆子一顿。
马上,厂区的妇联也行动起来。
面对重男轻女妄图迫害孙女的婆婆和老公,毅然决然选择离婚,带上女儿创造自己的事业。同时还给公社创造了工作岗位,不辞辛苦在工作一线。多么可敬可佩的女性表率!
中间当然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些男人就觉得,郑敏敏这人太烈性,动不动就离婚,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现在瞅着她是过的不错,但她要是没有把厂子办起来呢?那不是要带着娃受苦?
听到这种话,马上就有人喷回去:“她婆婆都要看着她女儿病死都不管了,她还要委曲求全跟个老虔婆过?宁要要饭娘,不要当官爹。人家孩子再咋说,跟着郑敏敏就不算苦。一家人糊里糊涂过在一个屋檐下,女儿被磋磨,当妈的不能伸手,那才叫苦!”
眼看着随着这场嘴仗,《梧市早报》罕见的这几年中第一次加印,吴元笑的嘴都合不拢。
不得不说,陈栋的照片拍的不错,如实写的文字,搭配上极具冲击力的照片,很多人都被钱婆子气得牙根痒痒。
人一生气,就有倾诉欲。观点一碰撞,就有讨论度。
一时间,很多人都去订了《梧市早报》。不为别的,只为报道最后那行字。
“本报将持续关注,如有需要,将进行第二次报道。”
很多人都想看钱婆子的下场,到底是郑敏敏妥协,还是钱婆子灰溜溜认输。还有钱婆子那个儿子,说是当老师,思想觉悟这么不过关的老师?
第39章 妇科病 (一更)
《梧市早报》这篇报道一炮而红, 间接也是给郑敏敏打了广告。
等到乐宛打电话过去问郑敏敏的时候,郑敏敏喜悦的表示,自己接到了好几个订单, 好些厂子来问能不能在中秋前出货, 他们准备给员工发熏肉当节礼。顺带着鼓励了她, 说她为女性挣了脸面。
离婚是不好听, 但城里到底工人多,这几年大家思想开化的快。都觉得她碰上那么一家人, 还能把日子过的好,是难得的有毅力。
“钱卫民的小学老师当不了了, 教育局说他重男轻女, 处理不好家庭事务, 思想不正确。钱婆子在家都哭好几天了。倒是不敢再来找我麻烦。”
“乐宛,谢谢你。”
乐宛也高兴, 虽然没有见过钱卫民。但就凭他娘那个做派, 这人就不怎么样。
而且她比郑敏敏想得多,郑敏敏是知青,有文化还没牵累, 啥都没要就嫁了过去。这在农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事?只怕钱婆子说自己儿子不找新媳妇, 不是找不到,而是找不到一个像郑敏敏这样有文化还不要彩礼的。
母子两个逮着个大烧饼啃了一口还不知足, 弄丢了还想再找一个缺心眼的大烧饼,哪儿那么容易?
“对了,乐宛,你不是在印刷厂工作吗?我想着我们之前做熏肉都是用油纸一包,上头绑个麻绳就了了。现在名声打出去了,是不是弄点包装什么的会更好?”
这倒是意外之喜, 乐宛赶紧应承:“这好说,熏肉不比别的,本来就好保存,只要用油纸包起来。但是你们名声打出去了,首要还是要考虑有没有人作假冒充。”
“这咋还能作假?”
“怎么不能?人家也是自己做的熏肉,油纸一包就能卖。人家打着你的旗号卖,说是顺风公社出的熏肉,你还能一个个去揪出来说不是自己的?”
“那怎么办?我也不能一直盯着这件事防啊。” ↑返回顶部↑
当然了,《梧市早报》本来订的人就不多,看的人也就那么些,吴元心里预计,讨论会有,但也只是小部分。
但没想到,有关郑敏敏的报道,竟然引起了一番大的讨论。
先是某个厂子的女厂长看了,觉得气愤,索性把报纸拿去给厂里的妇联。
妇联一看,现在这年代,还有这样不加掩饰重男轻女、轻视女性的人?立即开了大会,把这件事当做突出案例进行宣讲,不少妇女都气的给报社打电话寄信件。还有的直接打电话到顺风公社去,点名要骂赵婆子一顿。
马上,厂区的妇联也行动起来。
面对重男轻女妄图迫害孙女的婆婆和老公,毅然决然选择离婚,带上女儿创造自己的事业。同时还给公社创造了工作岗位,不辞辛苦在工作一线。多么可敬可佩的女性表率!
中间当然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些男人就觉得,郑敏敏这人太烈性,动不动就离婚,苦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现在瞅着她是过的不错,但她要是没有把厂子办起来呢?那不是要带着娃受苦?
听到这种话,马上就有人喷回去:“她婆婆都要看着她女儿病死都不管了,她还要委曲求全跟个老虔婆过?宁要要饭娘,不要当官爹。人家孩子再咋说,跟着郑敏敏就不算苦。一家人糊里糊涂过在一个屋檐下,女儿被磋磨,当妈的不能伸手,那才叫苦!”
眼看着随着这场嘴仗,《梧市早报》罕见的这几年中第一次加印,吴元笑的嘴都合不拢。
不得不说,陈栋的照片拍的不错,如实写的文字,搭配上极具冲击力的照片,很多人都被钱婆子气得牙根痒痒。
人一生气,就有倾诉欲。观点一碰撞,就有讨论度。
一时间,很多人都去订了《梧市早报》。不为别的,只为报道最后那行字。
“本报将持续关注,如有需要,将进行第二次报道。”
很多人都想看钱婆子的下场,到底是郑敏敏妥协,还是钱婆子灰溜溜认输。还有钱婆子那个儿子,说是当老师,思想觉悟这么不过关的老师?
第39章 妇科病 (一更)
《梧市早报》这篇报道一炮而红, 间接也是给郑敏敏打了广告。
等到乐宛打电话过去问郑敏敏的时候,郑敏敏喜悦的表示,自己接到了好几个订单, 好些厂子来问能不能在中秋前出货, 他们准备给员工发熏肉当节礼。顺带着鼓励了她, 说她为女性挣了脸面。
离婚是不好听, 但城里到底工人多,这几年大家思想开化的快。都觉得她碰上那么一家人, 还能把日子过的好,是难得的有毅力。
“钱卫民的小学老师当不了了, 教育局说他重男轻女, 处理不好家庭事务, 思想不正确。钱婆子在家都哭好几天了。倒是不敢再来找我麻烦。”
“乐宛,谢谢你。”
乐宛也高兴, 虽然没有见过钱卫民。但就凭他娘那个做派, 这人就不怎么样。
而且她比郑敏敏想得多,郑敏敏是知青,有文化还没牵累, 啥都没要就嫁了过去。这在农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事?只怕钱婆子说自己儿子不找新媳妇, 不是找不到,而是找不到一个像郑敏敏这样有文化还不要彩礼的。
母子两个逮着个大烧饼啃了一口还不知足, 弄丢了还想再找一个缺心眼的大烧饼,哪儿那么容易?
“对了,乐宛,你不是在印刷厂工作吗?我想着我们之前做熏肉都是用油纸一包,上头绑个麻绳就了了。现在名声打出去了,是不是弄点包装什么的会更好?”
这倒是意外之喜, 乐宛赶紧应承:“这好说,熏肉不比别的,本来就好保存,只要用油纸包起来。但是你们名声打出去了,首要还是要考虑有没有人作假冒充。”
“这咋还能作假?”
“怎么不能?人家也是自己做的熏肉,油纸一包就能卖。人家打着你的旗号卖,说是顺风公社出的熏肉,你还能一个个去揪出来说不是自己的?”
“那怎么办?我也不能一直盯着这件事防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