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明初年,文官是四途并用,举荐、监生(举贡)、进士与吏员。天顺年(英宗年号)后,举荐渐废,只剩下进士、举贡、吏员三途并用。还有一种说法,是进士、举人、岁贡三途并用。
  按照后者所说,道痴即便乡试失败,只要国子监肄业,就有补官资格。
  可是入了仕途后,在选人上,还分“资、级、年、次”。即便从吏员开始做起,想要升官谈何容易。要知道,杂牌官与进士官还不同。进士官是满九年升两级,杂牌管能不能升级,还要看功绩如何,上面有没有空缺。
  想要在官场出头,还要考进士。
  一甲入翰林,二甲、三甲除庶吉士外,则栓部随缺注选。二甲内主事、外六品,三甲内评事、行人、博士、中书、外县令、推官。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三甲是“如进士”,三甲者起步与升迁速度,与前两甲差距甚远。
  不说旁人,就说今日来传旨的钦差之一,礼部尚书毛澄,弘治六年的状元郎,入翰林院为编撰,而后是侍读学士、学士,入仕十五年后升吏部侍郎,又两年升礼部尚书。十七年的时间,从六品升至正二品,成为京堂之一。他同科的三甲进士,假设是外授知县,成绩不好不坏,九年升两级,现下还在正五品的位上熬着。
  就如王青洪,除了杨家提挈外,一甲出身也占了便宜。
  一甲与三甲升官速度,这就是这样大。
  道痴抚额,举人现下自己都觉得费劲,更不要说进士。想多了,想多了。
  现在还不是全部心思用来看书的时候,若是不趁着世子继位前混交情,以后宫里宫外相隔,怎么亲近?
  想到这里,道痴放下书本,也换了白服,出了乐群院,往陆炳家去了。
  从现下开始,想要见世子怕是都费劲,陆炳这里还是要更亲近些为好。
  不想,走到陆家院子门口,正好与陆松与陆炳父子迎面碰上。
  陆松的神色有些阴郁,陆炳却雄纠纠气昂昂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