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双方更多的坦克投入了对射的过程。
  在日军坦克部队几乎同归于尽的疯狂反击下,北方军进攻的坦克集群损失惨重,很快就失去了锐气,未能完成掩护后续步兵夺取一线阵地的任务。
  最倒霉的,却是准备续演东部军团在伊尔库茨克突击群战术的sdkfz13装甲车集群。
  眼看在各个接合部就要被这些横冲直撞的北方军轻型装甲车突破,自家的九二式装甲车却难以应付,日军一线指挥官急了,直接下令将加强给防守部队的九三式防空用大口径机枪压低枪身,对着北方军装甲车就是一阵扫射。
  日军大量装备的九二式装甲车,装甲同样不过是薄弱的6毫米而已,但是无论是动力还是火力上,却还要比北方军装备的sdkfz13装甲车要强悍一些。
  只是不多的九二式装甲车,如何能挡得住如狼群一般涌来的sdkfz13装甲车大部队。
  日军指挥官情急之下下令防空大口径机枪压低射击的命令没有错,但是其结果却让这个指挥官简直是欣喜若狂。
  日军新加强的九三式大口径防空机枪,实际上是哈奇开斯13.2毫米口径防空机枪的仿制改进型号,口径13.2毫米,使用轻型三脚架时全重31.75千克,30发弹匣,主要是用来对低空目标进行防御射击。
  打打低空掠过的低速飞机确实效果不错,但是偶尔打打轻装甲目标同样是战绩斐然的。在200米近距离之内,即使是日军自己装备的八-九甲坦克都是毫无还手之力,更别提那些不到10毫米厚装甲的轻型装甲车了。
  第一波发动进攻的坦克集群损失惨重,执行突击渗透任务的装甲车集群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个无比沉痛的战斗结果让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进行空中支援的北方军空中力量也是频频折翼,不只是he-45侦察机在德惠上空不断被击落,就是p-12战斗机亦或是霍克战斗机也是屡遭厄运。
  以至于虽然德惠上空,日军的九一式飞机没几架升空迎战,但是北方军的飞机却损失惨重。
  得知大规模进攻被顶住后,焦头烂额的日本关东军总部,简直是如释重负,甚至弹冠相庆。
  连续数次的失败,已经给关东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也没有比他们希望得到一场胜利更迫切的了。
  于是,丝毫不顾四平受到的严重威胁,关东军总部调动长春、吉林守军,大举北上增援德惠日军。
  激战三天后,高桂滋军团主动撤退,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反被包围情形。
  第一二三章 捷克坦克
  总是打马后炮的北方军情报署官员,在一线军官的咒骂声中,神情尴尬地将才到手的日本关东军军事装备材料移交给前线的三大军团。
  日本关东军临时加强德惠守军的是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性能相当不错,结果就让高桂滋军团的空军部队倒了大霉。
  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口径75毫米高射炮,角色类似于北方军装备的flak18防空炮,专用于野战或要地防空。全炮重量2450千克,炮弹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800米,最大射高9100米。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战场上临时充当压制火炮使用,甚至效果也相当不错,据说在1000米距离内可以轻松贯穿75毫米左右的均质装甲。
  至于日军大逞威风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在北方军的作战兵器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装备。
  在德国人看来,他们更喜欢用更大口径的20毫米机关炮,而不是大口径机枪,因为前者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尤其是当mg34这种大杀器出现后,轻重机枪领域的光芒似乎一下子都被mg34给压下去了。
  面对mg34似乎是永无休止的子弹需求,步兵连对大口径机枪的火力加强需求明显削弱了。而到了步兵营这一层面,已经完全可以使用20毫米机关炮了。
  北方军参谋本部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步兵连增加一款类似大口径机枪的计划,因为更新式的sdkfz222系列轮式装甲车,已经装上火车源源不断运往齐齐哈尔了。
  新式轻型轮式装甲车,采用的是20毫米机关炮和mg34各装一门的武力架构,火力上完全可以弥补大口径机枪缺乏造成的缺口。
  日本人在德惠战场,完全按照当年欧洲战场堑壕战的经验,布置了纵横交错的战壕体系和连环配套的永备工事,再加上不断完备的火力构造,远战是炮火反击阻隔,近战是地雷掷弹筒横飞,直接就成了一个钢铁刺猬。
  在东北平原上,要想使用步兵冲锋战术,成功穿越炮火和地雷构筑的死亡区,进而夺取德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想在不付出重大伤亡而又快夺取德惠,最理想的就是使用装甲集群突破城垣了,当然不是那种简陋的轻型装甲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