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节(2 / 4)
比起昔日帮助东北军平叛,这次邓宝珊手笔更大。
整整一个空降旅六个伞兵营,外加一个加强的山地步兵营,以及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将近八千人马都被送进了葫芦岛战区。
后续的五个山地步兵营,另外两个105毫米榴弹炮营,依然在持续输送过程中,只不过起飞次数没有这么密集而已。这三天时间的疯狂,空军部队已经超负荷运作了,必须缓一缓。
只是孙蔚如亲自出马组建的葫芦岛战区司令部,即使凭借着现有的规模,也足够让南北对攻的日军吃上足够的苦头了。
只要再有几天时间缓冲,葫芦岛战区就不是这八个营兵力了,而是十五个营的强大兵力,足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控制区域。
从邓宝珊的后方基地赤峰,到葫芦岛的直线空中距离只有五百里,无论是he-111轰炸机,还是hs-123攻击机,都足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充分的空中火力支援。
而葫芦岛野战机场上那些常驻的bf-109e战斗机和hs-123攻击机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兵力和军火支援,更在于是为了警戒和反击有可能的日军海上攻击。
如果让日军海军部队近了身,凭借着他们两三百毫米口径的巨大火炮,葫芦岛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就是纸扎的灯笼一样,一点就着。
真正的后勤线路,只有北方军夺取锦州之后,才能彻底打通赤峰基地到葫芦岛战区的主通道,从松岭山脉翻山越岭而来的运输部队,只能携带轻武器和弹药,重火器实在无法穿行于那些崎岖的山路。
第一四一章 重炮再现
北方军截断山海关至锦州交通线的举动,很快就影响到了关内战局。
正以主力攻击山西腹地的华北方面军,简直是惶恐不安,遭到南北夹击。华北方面军一边急电关东军,力请对方拖住北方军的部队,一边被迫放缓山西攻势,因为原本来自于山海关至锦州铁路输送的大部分弹药补给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山西的救世军主力趁机发动多次反击,甚至差点围歼了冒进的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只是因为缺乏火炮而功败垂成。要不是驻守娘子关的部队因为疏忽,导致日军突袭得手,已经将部分军队抽调往山东方向的日军说不定就输掉了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吴子玉虽然输了,但是却只是丢掉了主要城市关隘而已,晋西山岳地带依然在救世军的手中。日军华北方面军虽然侥幸获得战役胜利,也因为主力东调无法完全占领整个山西。
更关键的是,太原会战的战损比并不符合东京大本营的要求,导致华北方面军遭到训斥。是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四个半师团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而吴子玉的救世军参战总兵力约五十二个师共二十八万人,伤亡超过十万人。
按照日军对照东北军的关内军队战力评估,战损比一比五甚至一比七都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打成一比四以下就显然不能让东京大本营接受了。
华北方面军则大声辩解说,缺乏足够的炮弹,导致部队火炮没有充分发挥威力,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言下之意是,丢失了葫芦岛地区的关东军应该负责。
本来就已经焦头烂额的关东军顿时大怒,抽调了几名嘴皮犀利的高级参谋,准备好好和华北方面军打打嘴仗。
这个时候,已经改名为华中方面军的上海派遣军,组织淞沪会战结束,战果辉煌甚至连日本人自己都觉得有些夸张了。
淞沪会战,上海派遣军从最初的两个师团开始进攻,不断增加兵力,直到投入九个师团又两个旅团共三十万人,伤亡超过四万人。而蒋光头的黄埔军先后投入七十多万人,伤亡了超过三十万人。
南京政府的主力部队实际上被打垮了。
黄埔军实际上打得并不差,接连挫败日军进攻,只是他们有一个实在是不称职的总司令蒋光头。始终沉醉在外国列强会干涉美梦中的蒋光头,在发现日军第十军金山卫登陆准备包抄上海守军后路时,居然还在幻想英美干涉,迟迟不能下达后撤命令。
等到情形已经无法收拾的时候,蒋光头才愕然发现西方列强正在看笑话,此时下发的撤退命令又杂乱不堪,导致前方部队后撤乱七八糟,在日军海军飞机的攻击性损失惨重。黄埔军最大的伤亡就是在后撤时候发生的。
黄埔军不仅主力丧失,编制更是彻底混乱。以至于,华中方面军的部分部队,实在捺不住心中的野望,在上司的默许下,轻兵直进向南京发动进攻。
以第六师团为主的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在不足两周之内,就击败了匆匆集结起来的十五万黄埔军,南京失陷。
南京失陷的最大缘由不在于战略性撤退的需要,而是黄埔军高级将领在唱戏罢了。担任南京守备任务的唐生智,先是信誓旦旦誓与南京共存亡,而后则偷偷弃职而去。甚至为了掩饰前面的口号,唐生智还下令摧毁一切可撤离南京渠道。
因为缺乏统一指挥,南京很快沦陷,多达近十万的彻底失去士气的守军因为缺乏渡江工具,而被迫向只有不到五万人的日军投降,随后被一一或坑杀或枪杀了事。
惊天血案就此发生了。
整个南京超过三十万军民被以第六师团为主的华中方面军第十军屠杀。
这场疯狂的大屠杀震惊了世界。 ↑返回顶部↑
整整一个空降旅六个伞兵营,外加一个加强的山地步兵营,以及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将近八千人马都被送进了葫芦岛战区。
后续的五个山地步兵营,另外两个105毫米榴弹炮营,依然在持续输送过程中,只不过起飞次数没有这么密集而已。这三天时间的疯狂,空军部队已经超负荷运作了,必须缓一缓。
只是孙蔚如亲自出马组建的葫芦岛战区司令部,即使凭借着现有的规模,也足够让南北对攻的日军吃上足够的苦头了。
只要再有几天时间缓冲,葫芦岛战区就不是这八个营兵力了,而是十五个营的强大兵力,足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控制区域。
从邓宝珊的后方基地赤峰,到葫芦岛的直线空中距离只有五百里,无论是he-111轰炸机,还是hs-123攻击机,都足以为地面部队提供充分的空中火力支援。
而葫芦岛野战机场上那些常驻的bf-109e战斗机和hs-123攻击机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兵力和军火支援,更在于是为了警戒和反击有可能的日军海上攻击。
如果让日军海军部队近了身,凭借着他们两三百毫米口径的巨大火炮,葫芦岛的防御工事基本上就是纸扎的灯笼一样,一点就着。
真正的后勤线路,只有北方军夺取锦州之后,才能彻底打通赤峰基地到葫芦岛战区的主通道,从松岭山脉翻山越岭而来的运输部队,只能携带轻武器和弹药,重火器实在无法穿行于那些崎岖的山路。
第一四一章 重炮再现
北方军截断山海关至锦州交通线的举动,很快就影响到了关内战局。
正以主力攻击山西腹地的华北方面军,简直是惶恐不安,遭到南北夹击。华北方面军一边急电关东军,力请对方拖住北方军的部队,一边被迫放缓山西攻势,因为原本来自于山海关至锦州铁路输送的大部分弹药补给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山西的救世军主力趁机发动多次反击,甚至差点围歼了冒进的日军第二十师团主力,只是因为缺乏火炮而功败垂成。要不是驻守娘子关的部队因为疏忽,导致日军突袭得手,已经将部分军队抽调往山东方向的日军说不定就输掉了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吴子玉虽然输了,但是却只是丢掉了主要城市关隘而已,晋西山岳地带依然在救世军的手中。日军华北方面军虽然侥幸获得战役胜利,也因为主力东调无法完全占领整个山西。
更关键的是,太原会战的战损比并不符合东京大本营的要求,导致华北方面军遭到训斥。是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四个半师团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而吴子玉的救世军参战总兵力约五十二个师共二十八万人,伤亡超过十万人。
按照日军对照东北军的关内军队战力评估,战损比一比五甚至一比七都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打成一比四以下就显然不能让东京大本营接受了。
华北方面军则大声辩解说,缺乏足够的炮弹,导致部队火炮没有充分发挥威力,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言下之意是,丢失了葫芦岛地区的关东军应该负责。
本来就已经焦头烂额的关东军顿时大怒,抽调了几名嘴皮犀利的高级参谋,准备好好和华北方面军打打嘴仗。
这个时候,已经改名为华中方面军的上海派遣军,组织淞沪会战结束,战果辉煌甚至连日本人自己都觉得有些夸张了。
淞沪会战,上海派遣军从最初的两个师团开始进攻,不断增加兵力,直到投入九个师团又两个旅团共三十万人,伤亡超过四万人。而蒋光头的黄埔军先后投入七十多万人,伤亡了超过三十万人。
南京政府的主力部队实际上被打垮了。
黄埔军实际上打得并不差,接连挫败日军进攻,只是他们有一个实在是不称职的总司令蒋光头。始终沉醉在外国列强会干涉美梦中的蒋光头,在发现日军第十军金山卫登陆准备包抄上海守军后路时,居然还在幻想英美干涉,迟迟不能下达后撤命令。
等到情形已经无法收拾的时候,蒋光头才愕然发现西方列强正在看笑话,此时下发的撤退命令又杂乱不堪,导致前方部队后撤乱七八糟,在日军海军飞机的攻击性损失惨重。黄埔军最大的伤亡就是在后撤时候发生的。
黄埔军不仅主力丧失,编制更是彻底混乱。以至于,华中方面军的部分部队,实在捺不住心中的野望,在上司的默许下,轻兵直进向南京发动进攻。
以第六师团为主的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在不足两周之内,就击败了匆匆集结起来的十五万黄埔军,南京失陷。
南京失陷的最大缘由不在于战略性撤退的需要,而是黄埔军高级将领在唱戏罢了。担任南京守备任务的唐生智,先是信誓旦旦誓与南京共存亡,而后则偷偷弃职而去。甚至为了掩饰前面的口号,唐生智还下令摧毁一切可撤离南京渠道。
因为缺乏统一指挥,南京很快沦陷,多达近十万的彻底失去士气的守军因为缺乏渡江工具,而被迫向只有不到五万人的日军投降,随后被一一或坑杀或枪杀了事。
惊天血案就此发生了。
整个南京超过三十万军民被以第六师团为主的华中方面军第十军屠杀。
这场疯狂的大屠杀震惊了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