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7)(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父皇已然首肯。明昙郑重地点点头。
  既然皇帝也认为此事可行,那就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了。杨觉知沉吟片刻,心中将翰林院里排得上号的几位学士过了一遍,绕到案后,拿出纸笔,迅速在上面列出了四个人名。
  郭函之、董松、齐昀、柳至泽。
  明昙探头瞧了一眼,有些惊讶,其中竟有两个名字是她也曾听过的。
  第一个便是郭函之,也就是方才那位郭学士。他与林相和杨觉知同年参科,位列于二甲前排。若非当年有林、杨等等这般的大才之人屡出不穷,只怕郭函之也有望提名一甲,至少是个探花郎。
  而第二个,则是自幼便有神童之名的柳至泽。此人并非京城本地人士,籍贯位于被明昙认为是天承朝高考大省的隶州那里可谓是人才济济,每场科考都有不少隶州学子金榜题名,而柳至泽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位。
  他在所参加的那场科考之中,一路势如破竹,将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都收入囊中,接连夺得**。如今在翰林院更是已熬了多年资历,只等今科一过,朝中新人涌入之时,就到六部当中为官历练。眼下是他最后待在翰林院的日子。
  至于董松、齐昀两人,虽比不得郭函之与柳至泽的知名度,却也都是很有名望的直学士。明昙自然对这几人甚是满意。
  不过
  掌院大人,按照规划来看,此刊首发将是本场秋闱题目的详析与例文,此后则每半月命题一套,任务相对有些繁重,她担忧道,再加上诸位大人平日事忙如果仅有四人参与,恐怕还远远不够啊。
  公主但请放心,当然不止四人。
  杨觉知微微一笑,伸出手来,轻轻往秦先生、林漱容的方向点了点,最后落回自己身上,徐徐道:再加上老臣、秦大人,以及林大小姐这便已有七人,理当足够应付题刊的前期事务了。
  他话刚说完,旁边完全没料到自己也能参与其中的林漱容便是一愣,下意识疑惑道:我?
  林大小姐博览群书,比之许多翰林院里的学士都要更为出色,方才的文章就足以见得,杨觉知眨了眨眼,说道,既是为科举创刊,那必定是要精益求精,选出最卓绝、最合宜的人才参与其中九公主,您以为呢?
  自然如此。
  明昙满意地眯起眼睛,一把捉住林漱容的手腕,偏头与她对视了一眼,挑眉笑道:都担了不栉进士的名头,那还不赶快为天下举子做起表率,过来帮本公主出题写文章啊?
  林漱容怔然地望着对方,半晌才抿一抿唇,在明昙黑亮的眼中看到了自己面上讶然神色的倒影。
  她在这一瞬间里,似是有些恍惚,思绪也登时倒流到过去,脑海中乍然浮现了昔年那只漂在河面上的凤凰河灯。
  信女一愿自身策名就列。
  这是林漱容曾在灯中祈求的愿望。
  而如今,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殿下也仍还记得那张纸条,并在尽力创造机会,让自己得以与这些朝中重臣一起共事,为日后筹谋
  林漱容心头顿时涌上一股暖意。她垂下双眸,指尖收紧,用力而坚定地将明昙的那只手握在了掌心,朝她微微一笑。
  多谢殿下厚爱。
  第67章
  参与编刊的几个人选定下后, 杨觉知捋了捋胡子,提醒道:既然人已决定,题刊也会在秋猎结束后付梓第本, 那公主不妨就趁现在给这题刊取个名字?
  我?
  听杨觉知让自己取名, 明昙不由愣, 赶紧摆手道:我才学不佳, 也不会参与命题编刊,最多只是派人将成书发售出去, 没做什么实事,哪能厚颜为此刊取名?
  公主这样说,未免太过妄自菲薄!这会儿可不是杨觉知了, 反倒是秦先生不赞同地看了看她, 摆出恩师的架子教育道,天下诸事, 贵于行,也同样贵在个创字。若公主不曾有此神思妙想, 提出要为天下生员编刊,难道翰林院便会无中生有地派人去做此事么?所以, 公主如此为天下学子谋福, 既是此刊的第手创办之人, 便理当为其命名才对!
  是呀,殿下, 秦先生刚说完, 林漱容也微微笑了笑, 温和地对明昙道,诸位大人与我都是作文章作惯了的,不会觉得有多辛苦, 但您日后的雕版拓印、盘店售卖等等事宜才最是劳人,又怎能说没做什么实事呢?
  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