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然,郑秋山的兵马十余日前抵达长安时,李瑁出城相迎,亲切接见了郑秋山,对其大加褒奖。当即下旨封郑秋山为江南东西两道节度使、兼讨逆护国副元帅之职,这护国讨逆大元帅的正职当然只能是李光弼担任。并且兑现诺言,颁布了纳郑秋山之女为贵妃的圣旨。郑秋山瞬间便成了大唐国丈,并成了大唐军中的二号人物,可谓是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当然,一同领军而来的崔元平崔元戎兄弟也得了嘉奖。但相比郑秋山可就寒酸多了。虽然崔元平因为是崔氏家主之故袭了崔道远的国公爵位,也得了杭州太守的官职,但军职只得了个大将军。崔元戎也得了个侯爵,也封了大将军,但却只能算是一种安慰了。两兄弟虽然心中不满,但此时此刻他们除了逆来顺受之外,也根本不敢说半个不字,因为弑父杀兄杀侄的把柄攥在他人手中。
  之后,按照李光弼的部署,从南方来的六万生力军中抽调了一万精壮士兵冲入守城禁军之中,充实守城兵马的实力。然后,让郑秋山率三万兵马出京城驻扎于长安西南的鄠县武功县一带,作为长安的外围防守的兵力。崔氏兄弟则率两万新兵驻扎于长安西北的咸阳一带。
  李光弼这么做是有他的算盘的,他的计划是,当李珙等人的兵马进逼长安时,势必要先扫清长安周边州县。那么,这五万南方来的兵马可以作为炮灰,和来犯之敌先进行火拼。虽然并不能寄希望于发生这五万从未打过仗的兵马能够击退来犯之敌这样的奇迹,但哪怕是这些炮灰兵马消耗掉对方两三成的兵力,也足以让之后的守城来的轻松些。
  然而,李光弼没想到的是,李珙等人的性子太急,居然不管不顾直接率六万大军扑到了长安城下。虽然诧异,但李光弼却毫不慌张。以为长安城中有四万多兵马守城,李珙的六万兵马想快速拿下长安也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李珙等人的冒进也给了李光弼一个绝佳的实施两侧包围的机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