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 第1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英愿意的话,是能让自己很有风度的,再加上他一口流利的英文非常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这桩生意谈的非常顺利。
  就是……他可能赚不了多少钱。
  这些英国人要求用羊毛呢来做军装,这样既轻便又保暖,但他的工厂现在还不能生产毛呢……前期购置机器,就要花一大笔钱。
  好在他有门路,机器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以后有了机器,生产出更多的毛呢来,一定可以大赚特赚。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霍英直接签了契约,然后就去了自己的工厂。
  他之前去日本买机器的时候,还从日本那边,找了一些有本事制作机器的工人回来。
  此时的日本,底层百姓的生活,其实并不比他们国家的人好多少,在给了足够的利益之后,愿意来中国的人还是有的。
  他们并不住在霍英的工厂,而是被霍英安置在了别处,如今,已经陆陆续续为霍英做了一些简单的机器了。
  霍英让他们设法制作出能生产毛呢的机器来,然后又让人去招工,去购买毛呢料。
  霍英这边做的热火朝天的,上海的那些日本人,现在一个个却还气得不行。
  自从甲午战争胜利,他们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了。
  去年逼迫中国签了二十一条,又占了山东之后,中国在他们眼里,更是成了一盆随时能吃的菜。
  在这样的情况下吃了个大亏,他们又怎么可能愿意善罢甘休?
  土肥原四郎联系了国内,发誓一定要给支那人一些教训。
  而这个时候,旅顺大屠杀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北京。
  北京和上海离得很远,火车单趟就要好多天,寄信最快也要十天才能寄到。
  当然了,现在有了更快更方面的电报,但发电报非常贵,普通人除非有性命攸关的大事,不然是不会用电报的。
  上海这边霍英和日本人起冲突的事情,北京的某些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后来旅顺大屠杀的事情,他们也都早早知道。
  但因为他们没有宣扬的缘故,北京绝大多数人,其实还不知道这件事。
  便是北京这边的报纸,也因为政府方面打过招呼的缘故,并没有刊登这件事。
  在杭州南京等地的报纸上登满相关文章的时候,北京这边还非常平静。
  北京大学。
  此时的北京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更是自由的象征,后来的很多革命人士,都是被这所大学培养出来的。
  而这会儿,一些北大的学生,正在读书读报。
  正读着,有人道:“距离我们上次买到希望月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新的希望月报,是不是就要来了?”
  “应该是的。我很喜欢《传染》这个故事,迫不及待地想看后面的。”
  “这部小说的作者,字里行间对日本充满偏见,我觉得这种书,我们不该去看。”
  “日本侵占我国许多地方,对这个国家有偏见,这再正常不过。”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