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宦 第3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她吃亏就吃亏在认识的人太少,朝官何其之多,除了常去甘露殿见驾的那几个,其他人她都是照面不识。为了以后工作能顺利展开,她必须得尽快和这些大小官员熟稔起来,如此方有机会见缝插针。
  “安公公。”
  “安公公早。”
  “安公公真是勤勉有加,这般早就来理事了。”
  “安公公早。”
  ……
  前两日见着她还有些应付闪躲的朝官们今天却似集体改了性子一般,经过她窗前时居然都要停下来跟她拱手打个招呼,害长安假笑笑得腮帮子都酸了。
  她虽有那么几分小自恋,却也不会自恋到以为隔了一夜自己就魅力值飚升到令这些朝官都拜倒在她的宦官服下的程度,今日早朝上必然是出了什么事,才能让朝官们隐着忌惮之心与她来做这些表面功夫。
  脑中蓦然想起昨夜慕容泓讨好她时曾说过要帮她出气的话,长安心中悚然一惊,德胜楼之事执金吾亲自赶来插手虽有几分可疑,但她自己也不十分占理,慕容泓该不会真的为此在早朝上处置了秋铭吧?不,他不是这样意气用事的人。
  她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应付完外头那些大小官员便急忙回身去寻谢雍。
  谢雍刚喝完一盏茶,见长安来了,便给她也倒了一盏。
  听得长安问询,他面色有些古怪道:“执金吾秋铭今日在朝上参了你一本,说你无故寻衅抢夺民财,擅动私刑杀伤人命。”
  “哦。”这不奇怪,既然双方起了矛盾,且出了人命,秋铭自然不能草草掩过,否则只会显得自己做贼心虚,他在早朝上先发制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后呢?”长安见谢雍面色古怪,心中更是好奇得要命。只因若是慕容泓受了秋铭的折子,谢雍与她作为上下级,就算只做表面功夫,也该表现得为她担忧才是。若是慕容泓没受秋铭的折子,那谢雍理应替她感到庆幸和得意,怎么也不该是这副难以形容的古怪表情。
  “陛下说你只是破案心切行止失度,昨夜回宫已向他认过错,他罚了你一年俸禄以示惩戒。陛下还极力褒奖了秋大人在德胜楼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表现,然后趁热打铁地下了一道圣旨,擢秋大人的嫡长子秋旭为兖州知州。”谢雍道。
  “噗——”听到最后一句,长安刚喝下去的一口茶尽数喷了出来。
  第441章 中间人
  不得不说,慕容泓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
  知州是秩俸两千石的高官,执金吾秋铭自己秩俸才两千石,长安虽不知他的嫡长子如今任何官职,但想来俸禄也绝不会跟自己的老爹齐平吧,所以这个“擢”字是一点都没用错的。
  兖州如今刚从动荡中稳定下来,其藩王刘光初又是慕容泓一手扶上去的,这时候慕容泓派个知州过去,若此人是慕容泓这边的人,那对于刚刚继位尚未服众的刘光初而言,这个知州就是个盟友兼后援,两人同气连枝相辅相成,建功立业的机会那是大把的有。
  可这个秋旭,他是因为自己的老爹立了功而被提拔成兖州知州的,他老爹秋铭立了什么功呢?当长安在丞相内弟所开设的德胜楼闹事时,秋铭亲自过来维持秩序还砸了长安一刀鞘。
  大家不会忘记,丞相之所以会被停职思过,那是因为新赵王刘光初在继位之初就参了他一本,说他里通外合害了他刘家满门,也就是说刘光初与丞相赵枢之间是有仇隙的。害死了刘家满门却只得个闭门思过的处置,刘光初与兖州赵王那些旧部们能解恨?而秋旭在这个当口因为这个缘由被提拔为兖州知州,过去后会是什么下场,不问而知了。
  更绝的是,他还不能不去。什么?你说秋旭年纪轻资历浅,不够资格做知州这样的一方大吏?没关系,年纪再轻资历再浅,还能轻浅过去年刚中状元就去兖州当知州的钟羡不成?他都能做的,你秋旭自然也不可能因为这两点原因被涮下来。什么?你说兖州位处边关毗邻逆首,处境太危险?连这点为国捐躯的觉悟都没有,你还当什么官?干脆回家啃老算了。哦,病了不能前往兖州上任?秋铭,你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那夜你就是替丞相看家护院去的吧?如若不然,心虚成这般却是为何?
  而长安正是因为在听到慕容泓擢秋旭为兖州知州的瞬间便想到了这些,故此才一口茶喷了出来。不得不说,一个皇帝若是腹黑成他那样,对臣下而言,危害性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这只是长安的想法,如谢雍这般拖家带口的大臣,想得却比她还要更深远一些。
  秋旭是秋铭的嫡长子,秋铭本就是武将出身,故此他的嫡长子也是从武,目前在三大营之一的神武营任职,上有官居执金吾的老爹罩着,下有一身武艺傍身,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而秋铭显然也是将自己这个嫡长子当继承人来培养的,他那个嫡次子秋皓既无官职在身,前年参加科考还落榜了,从这一点上来讲,秋旭的前途,直接决定了秋氏家族在秋铭之后,到底是会富贵继续,还是一落千丈。
  培养一个家族继承人到底有多不容易,谢雍是有切身体会的,他那个儿子才十岁左右,为着他的教育和前途问题,已愁白了他一小半的头发。不仅是他,所有有子孙家族的大臣,对这一点应该都感触颇深,所以陛下在早朝上那道头脑一热般的圣旨,于秋家而言,不啻为灭顶之灾。最关键的是,你还推拒不得。若是罚,你或可为自己辩解一二,可这是赏啊,你如何去推?就算不考虑抗旨这一点,陛下给你升官都不要,那你为官之心恐怕也只寥寥,还是灭顶之灾。对此,感同身受的众臣焉能不心有戚戚焉?
  而这一切的起因,便是昨夜秋铭与长安在德胜楼的那番遭遇。陛下如此偏帮长安,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昨夜长安去德胜楼闹事乃是陛下授意,而秋铭的出现坏了陛下的事。二,陛下就是护短。若是前者,那这长安不仅是陛下身边得宠的內侍,还是能替他办事的心腹之臣,若是后者,那长安就是陛下的短。无论是哪种,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长安这个太监绝对得罪不得啊!这便是众臣下朝后不约而同对长安改变态度的原因。
  对于谢雍来说,他一方面庆幸自己和长安在同一个屋檐下当差,近水楼台,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会因为这一点而遭众臣孤立,毕竟他还没有做孤臣的勇气。半喜半忧,是以面色才古怪起来。
  长安才不管他在想什么,喷过茶之后,她又问:“还有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