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这副担子非他莫属(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节 这副担子非他莫属
  一路上,雷耀湘总是听到背后呼呼的风声,好像有人袭击他身后。按武行规矩,遇到这种情况是不能回头的。越是回头,危险越大。只能停下脚步,凭判断采取措施。
  他不回头,停下双脚,稳立原地,却又什么也没有听到。人走风声走,人停风声停。
  他想,妖魔鬼怪追赶他是不可能的。他不信这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俗话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莫非遇到了比他功夫更高的人,与他暗中斗法。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步往前追赶兄弟们。
  大概追了七八里路,雷耀湘终于追上了兄弟们。
  这时他已汗湿衣襟。
  他放慢脚步,与兄弟们一起同行。
  兄弟们关心地询问他与土匪搏斗的情况。
  他舒了一口气,缓缓地说:
  “老子对付那帮土匪倒没什么,只是不知遇到那路高人,被他一路隐形跟踪。”
  接着,他描述了具体情形。
  兄弟们听了也感到奇怪,竟然还会有比雷耀湘更高武功的人。过去没有听说,现在也不曾遇到呀,莫非今天遇上了。
  他们看看雷耀湘身后,都不禁发出哈哈大笑。
  雷耀湘不明白地追问:
  “你们笑什么呀?你们有什么好笑的呀?”
  周生法把他背后发出响声的东西提到了他眼前。
  雷耀湘简直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是他背后的斗笠上挂了一片荷叶,随着他的脚步发出呼呼风声。人走风声走,人停风声停。人走得越快风声越急。
  雷耀湘感叹道:
  “看来不能完全按老规矩行事。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是因循守旧吓出了我一身大汗。”
  从这件事情之后,雷耀湘无论办任何事都注重讲究实际。
  解放前,雷耀湘他们兄弟几个每年都冒着生命危险从长江捞回“江花”,孵出鱼苗,放养春柳湖。虽然成活率不高,但总算保持了春柳湖鱼类的延续,没有断子绝孙。因而他们兄弟几个受到了广大渔民的普遍尊重。
  解放后,雷耀湘、历崇德、甘德保、危说章、周生法、李义才往返于春柳湖至长江城陵矶的队伍中,悄然增加了黄春江、刘源福、雷银河、李沅发。
  这时,国家水产部在洞庭湖北岸、紧临城陵矶的石首与监利建起了国家级鱼类原种场,两个原种场每年人工孵化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满足我国长江两岸很多省市的鱼苗放养所需。
  城陵矶、新洲区等地渔民捞起的“江花”,都被集中运到石首原种场放养,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筛选”,因为捞起的“江花”实在太小,中间掺杂着很多别的鱼种,渔民和技术人员凭肉眼都无法辨别,到了“筛选”的时候,才逐步剔除四大家鱼外的野鱼苗。
  然后,等这些“江花”长大到繁殖期,才进行人工繁殖阶段。
  每4年一次循环,淘汰掉老的鱼种,更换新的鱼种,以保持鱼类的不断发展。
  雷耀湘、历崇德他们捕捞的“江花”,一部分交售给石首原种场,一部分运回春柳湖,繁殖出鱼苗,投放进湖里。
  特别是自1953年1月全国水产会议确定了淡水渔业生产以“养殖与捕捞相结合,逐步发展养殖”的方针以后,各地广泛利用池塘、沟渠、水库、湖荡进行养鱼,春柳湖当时虽然还没有建立党支部,几个老党员王云峰、雷耀湘等看准了淡水渔业这一发展大趋势,试着开始在春柳湖里进行养殖。
  那时,春柳湖与沅水之间的那道张家碈古湖堤还没被洪水完全洗劫、抹平。一般年份,除了5-6月间的大洪水淹没张家碈古堤,春柳湖水与沅水连为一片汪洋之外,洪水退落至来年洪水到来之前的日子里,春柳湖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