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姑娘!”
  堪堪出了道观,苏鸾便听到有人似在叫她。她转头看了看,看到一位公子正在朝她笑。
  这公子不是旁人,正是苏家乔迁宴时喝醉留宿一晚的那位荣公子。
  “荣公子,这么巧你也来晋江观?”
  就见荣公子脸上带着明媚笑意的朝苏鸾走来,苏鸾这才发现他背后还背着个竹筐。
  走到苏鸾三步外,荣公子便守礼的驻下脚,笑道:“也算不上是巧,在下基本每逢七八道观开门的日子,都会来此。”
  “哦,公子是来此求见碧水道人的吧?”苏鸾想起陆錦珩说过的,有的人为了求见碧水道长而经年累月的往这里来。
  荣公子不好意思的低了低头,腼腆道:“碧水道人在下倒是无需求见,他是我的师傅,想见随时可见。”
  “啊?”苏鸾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荣公子不是太师的得意门生吗?”
  “噢,太师的确是在下的恩师,自从我下山耕读之后,便拜在了太师门下。这么多年来,早已恩同父子。至于碧水道长,是我下山之前的师傅,亦是从小将我养大,于我有十数年教养之恩的亲人。”
  诧然的微张着嘴巴听完,苏鸾大约是理解这几重关系了。
  她深一口气,仍是有些难以相信的总结道:“这么说来,荣公子是出家人还俗。”
  只是苏鸾有些不理解,一个出家人缘何突然想起了当读书人?且他居然还真就考中了探花,入职了翰林院。
  “噢,也不算。在下此前只是于宫观中长大,算是俗家弟子。”荣公子纠正。
  “那……那荣公子今日回来是看望师傅的?”苏鸾想起刚刚小道士说的碧水道长今日不见香客,难道是为了与他徒儿共聚天伦?
  “也不是。”荣公子脸色微变,蓦地一层伤感漫上眉头:“今年夏日暴雨颇多,毁了不少庄稼,临近京城的几个郊县因着地势偏低涝灾严重,如今已到了无米下锅无房可住的境地。此地近日涌来不少灾民,在下便想着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
  苏鸾这下才想起今日来时,沿途看到乞讨的流民。
  “可是他们既然不得不离家讨饭,为何不直接进京,在这种人烟稀少的山区又能讨到什么?”
  荣公子遗憾道:“他们不是不想进京,而是衣衫褴褛又无可投靠,故而过不了城门。”
  苏鸾想了想,此事自然也算是行善,又能帮自己又能帮别人,何乐而不为?
  思及此,苏鸾便请求道:“那荣公子,可否让苏鸾也为灾民们尽一分力?”
  荣公子双眸闪动,“那自然是好!苏姑娘果然是心善。”人美。
  不过后面两个字他只敢在心中默念。
  苏鸾很是高兴,当即决断道:“小桃,你带着他们几个回城将银票兑了全买成米,之后立马赶回来。”
  “是。”听了来龙去脉后小桃也不敢耽搁,立马叫上四个护院作苦力,一起回城中买米。
  苏鸾则带着水琴跟着荣公子,去了山后那些灾民临时聚居的地方。
  灾民们聚居的地方还算不错,是晋江观此前的一处安置所,有屋遮风避雨。只是山上粮食少,道观将为数不多的粮食分一部分给他们,使得两方都拮据。
  荣公子现在所背的菜蔬,是今日从京中带回来的。灾民们很感激他,在院子里的几个灾民看到他来,远远的便朝他鞠躬。
  将东西留下后,苏鸾和荣公子没有多待,回了山下等小桃他们回来。
  通过聊天,苏鸾得知荣公子是耕读兴家,极为贫寒。直到去年考中探花入了翰林院,太师才认为他继续住在破屋子里不宜融入京中圈子,故而让他搬进了太师府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