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难道年深是想通过自己,找出这个案子的幕后主使?毕竟在书里,他回到镇西军后可是实实在在的在鬼门关前打了个转,光是养伤治腿就耗去大半年,元气大伤,再加上远在边陲,三年之后才查出真相。
  提起真相,就不得不说说年深的背景。
  说起来,年深跟原主顾司直一样,都是武将之后,不过,年家可是实打实的将门。从年深的曾祖父那代开始,就在西边从军,称得上满门忠烈。到了年深父亲年云起这辈,更是因为战功显赫,夺回维州,击溃吐蕃,十五年前被封为镇西侯。
  九年前,新任吐蕃首领巴达赞普继位,再次对镇西军所守的西线区域展开猛烈进攻。
  六年前,年云起与巴达赞普在维州展开激烈对决,林安担心吐蕃这次再被打败的话,年云起在朝堂的气势会如日中天,故意延迟粮草供应。镇西军坚持六十余日未果,最终溃败,年云起战死沙场。
  也是那一年,年云起的弟弟年风勇成为新任镇西军将军,十三岁的年深奔赴沙场,从斥候做起,十六岁进入先锋营,勇冠全营,十八岁接管了先锋营。
  年深十三岁之后的人生都是战场上渡过的,兵营之外,他只有两个朋友,都是从小就认识的,一个是申国公府的小世子叶九思,另一位则是四大门阀士族之首陆家的嫡子陆溪,也就是书里那位用命案做局陷害年深的反派。
  也不能怪年深后知后觉,毕竟他对兄弟是有信任滤镜的,再加上陆溪素来一副光风霁月翩翩君子的作派,作者没揭晓之前,顾念也没想到过幕后主谋竟然会是他。
  可惜的是,他刚看到这里,年海就把车开到酒店门口了,所以,他并没有看到具体是怎么查到陆溪身上的。
  别问,问就是后悔。
  不过,不管怎么样,如果年深是为了幕后主使的信息,在没得到答案前,自己起码暂时应该是安全的吧?
  或许应该再找个机会去探探年深的真实想法。
  “砰!”顾念只顾低头思考,忘记看路,结结实实地撞在了廊柱上,声音之大引得周围数人纷纷侧目。
  他只能强忍着痛,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等到转过拐角避开那些视线后,光速变脸,揉着额头疼得直跳脚。
  阳光照到玉衡殿门口的第二排砖上时,顾念揉着胀痛的额头第三次打开了年深那件案子的卷宗。
  虽然清楚幕后黑手是陆溪,对查明手上的这宗案子,却没有太大帮助。
  他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叶九思好歹还是目击者之一,整件卷宗从头到尾,陆溪这个名字,甚至完全没有出现过。
  眼下的状况就是,年深知道自己没有杀人,顾念这个‘外来人口’也知道。
  所以,这是一道证明题。
  顾念重新通读了一遍卷宗,想把时间线整理出来,结果发现,大约因为没有钟表之类的精确计时工具,大家对时间的概念都很模糊,反应到卷宗上就更是如此。
  他只得拿出纸笔,依照5w1h的六何分析法自己重新整理。
  按照卷宗所述,这个案子其实分为两个部分,赵杰与年深出现矛盾,以及后续的冲动杀人。
  【时间(when)】:上元节中午
  【地点(where)】:城外申国公松涛别院
  【人物(who)】:小世子叶九思、年深、死者赵杰、尚书令幼子卢启等
  顾念用笔在四个名字后面的那个‘等’字上画了个问号,宴饮这种场合人肯定少不了,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谁在场?陆溪在不在?
  【原因(why)】:小世子叶九思宴请友人共度上元节。
  【事件(what)】:席间已知发生的事件就是赵杰与年深因为侍酒的胡姬起了争执,火气上头掀翻酒水。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how)】
  顾念的笔顿了顿,赵杰与年深之前认不认识,有没有别的过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