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待林纯鸿将张道涵、周望和陆世明召集起来,几乎已近巳时。三个重臣倒是非常理解林纯鸿,一点心焦气燥的意思都没有。
  林纯鸿首先问周望:“新近送至武备学堂的几个贼首,苗子都还不错吧?怎么样,他们在武备学堂闹事了没?”
  周望回道:“属下观之,几人之中,以李定国和马守应最为出色,尤其是李定国,一到武备学堂,就像进了金山银山一般,不到十天,就把咱们积累了好几年的战例通览一遍,近期更是迷上了舆图,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家伙,稍加琢磨,必成大器。”
  林纯鸿听得高兴,笑道:“先把他收心再说吧。”
  说完,林纯鸿令张杰夫将整理出的议题发给三人,指着第一条道:“有人提议,迁三府至武昌,这个就不要再提了。武昌新纳之地,一无基础,又树大招风,还是荆州更为合适。要是以后有人提议迁三府至南京,我倒不会反对。”
  三人大笑,张道涵道:“还是等占了南京再说。”
  第一个议题就此揭过,四人又开始争论如何划分武昌、汉阳功能区一事。
  林纯鸿力主在汉口建立商业区,却遭到了张道涵的激烈反对,说汉口人口不过三万多,基础太薄弱,投入太大。
  四人正争论着,忽然接到了张彝宪的一封密信,四人阅后,齐齐变了脸色。
  张彝宪通报:南京兵部拟令隆平侯张拱薇率兵万二,至安庆驻扎。
  第四百零七章 惊闻
  东林党在朝廷中已经式微,但在南京的六部中,影响力无人能及。
  自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的六部被完整保留下来,受北京的节制,除了兵部尚书外,几乎没什么权力,一般为政治失意者或者养老者而准备。
  南京兵部尚书挂参赞机务衔,与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勋臣共同负责南直隶周边防务,握有实权。现任南京兵部尚书为吕维祺,镇守太监为韩赞周,张拱薇为隆平侯张信之后,忝任南京守备。
  张彝宪无法接触军机,自然无法知晓张拱薇为何率兵前往安庆,只是出于本能,觉得张拱薇至安庆应与林纯鸿有关,便立即通告林纯鸿。
  林纯鸿、陆世明四人大为震怒,立即令军情司克期查明张拱薇目的,并且将江南当前一切可疑动向立即上报。
  林纯鸿与三人商议良久,觉得安庆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北依大别山,南控皖南山脉,扼长江咽喉,是江汉与江南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也是南京西部的屏障。
  目前,荆州与广州联系,除了湘江、灵渠和珠江一线外,几乎有九成的货物通过长江。一旦朝廷借安庆兴风作浪,等于掐断了荆州与江南、广州之间的联系,荆州方面最为关键的广州和荆州,几乎被隔离为两段,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
  对荆州方面不利,对朝廷就是大大有利。如果朝廷牢牢将安庆控在手中,什么时候想敲打荆州,只需要隔绝安庆的水道,就足以让荆州方面痛不欲生。
  是谁筹划了这次行动?
  林纯鸿皱眉思索良久,阴沉着脸,说道:“如果从受益方来分析,朝廷自然在其列,估计东林党也会凑热闹,隔绝了江南和江汉,东林党也是受益者……”
  “东林党?”
  “不错。如果我所料不差,郑芝龙也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很可能在后续的计划中占据重要一环,没准下一步就是封锁海峡!”
  陆世明、周望和张道涵面面相觑:后果会有这么严重?
  林纯鸿断然道:“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张拱薇驻扎在安庆,有了这股兵力,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此事牵涉甚众,非一天两天所能谋划。我们已经失了先机,绝不能坐视不理……”
  说完,林纯鸿唤来张杰夫,高声下令道:“立即拟令,令田楚云安排神机军坐镇武昌,亲率另外两军靠近安庆,保持对安庆的压力;另外,令李蒙申率水师至安庆周边,查检过往船只。”
  张道涵惊疑不定,道:“田楚云逼近安庆,倒也无妨,让李蒙申检查过往船只,恐怕会惊动往来商旅,造成恐慌,对货物流通不利。”
  林纯鸿道:“无妨!现在水师就要造声势,要让朝廷认识到,在长江上,水师可以肆意妄为,不是靠几万旱鸭子就可以掌控长江!”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