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将近四百门重炮一次齐射,直把炮台附近十丈之内轰得一塌糊涂,任谁见了,也不敢相信这里在几秒钟之前还是炮台。顷刻间,港口内浓烟弥漫,久久不能散去。
  阿米佐约的炮手们,亲眼目睹发炮炮台的惨状,差点被吓傻了。不知谁发了一声喊,掉头逃跑,他们才反应过来,如兔子一般,迅速钻入三宝垄附近的密林之中,再也寻不到人影。
  城墙之上的兵丁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畏畏缩缩,脚步偷偷往后挪动,眼睛却直盯着附近的低级军官。瞅着军官不注意,大吼一声:“妈呀,跑啊……”
  仅仅一轮齐射,就把阿米佐约精心培养的炮手和兵丁吓得士气皆无,掉头跑得一干二净。阿米佐约气得几欲吐血,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在侍卫的簇拥之下,往马塔兰的首都巴刹格德方向逃奔而去。
  “万岁……”
  海上响起了震天响的欢呼声,令人意外的是,三宝垄城内,也响起了震天响的欢呼声……
  第四百三十八章 登陆
  三宝垄虽有港口,但无法停靠大型运兵船,就连定远诸舰也无法直接靠岸,只能在岸边两百丈之外遥遥发炮
  见三宝垄城防和岸防直接崩溃,狄威毫不犹豫地下达了登陆令。
  运兵船早已行至预定位置,接到狄威的军令后,二十五艘运兵船上同时发出了一阵吆喝:“架栈桥喽……”
  吆喝声刚落,就听见一阵阵刺耳的呀呀声,那是绞盘发出的声音。绞盘绳索牵连的另一端,挂着特制的船。这船造型奇特,几乎呈长方形,长约三丈,宽约两丈五,上面还摆放着粗壮的树木和铆钉。
  除了桥面之外,每艘特制船上,还乘坐了八名兵丁,那是龙虎军团中专门的舟桥兵丁。
  当特制船接触到海面,吊着船的绳子慢慢松垮下来,兵丁们立即上前解开绳索,动作熟练至极,让人难以想象如此轻易解开的绳结,居然能悬挂沉重的船只。
  绳子打结是一门学问,无论是龙虎军团,还是舰队上的水手,无不精通此道。
  只见兵丁们摇着桨,驱使着特制船抵达预定位置,抛下了两只大型铁锚,将船牢牢在海面上。然后在运兵船上测量员的指挥下,运用绞盘慢慢调整位置,务必使所有的特制船处于一条线上。
  待船运动到位,八个兵丁互相协作,使出吃奶的力气将支柱树立在船上。兵丁们熟练地将铆钉敲入支柱中,横七竖八地连接成一个个的三角形。待支柱树立完毕,两个兵丁爬上支柱顶,接过其他兵丁递上来的厚重木板,将其铆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阔的桥面。
  所有的船只上,兵丁们忙忙碌碌的,最终将所有桥面铆接在一起,搭成了三座简易的栈桥,一边连着运兵船,一边直通岸边。
  岸边,早已聚集了大量的民众。看到荆州军的将士们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就搭设了三座长达两百余丈的栈桥,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这些民众似乎对武装到牙齿的荆州军丝毫不惧,见着三座栈桥最终连在了一起,发出一阵酒醉般的喝彩声。
  “万岁……”
  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让龙虎军将士们心情澎湃,他们知道,岸上的人群,一定是他们的同胞。他们无不挺直了胸膛,跨着骄傲的步伐,上了栈桥,快速赶往岸边,在岸边建立了警戒阵地。
  上岸的龙虎军将士越来越多,已经有一营人马往三宝垄城内赶去,轻松地接管了三宝垄的城防,正式将该城划入了荆州集团的序列之中……
  待到所有辎重和补给运送上岸,天色已经漆黑,狄威率领卫队视察了三宝垄的城防布局,又召集将领布置防务,一直忙至亥时,方才将海军军情处的爪哇总管冯科唤来。
  “大帅,万万不可穿越密林啊,这个季节,每日都有暴雨,气温又高,密林之中弥漫着瘴气。另外,密林之中容易迷路,还面临着蛇虫的困扰,不到万不得已,还请大帅慎重。”
  冯科本为三宝垄附近的汉人,从事一些岛际贸易,两年前被拉进海军军情处,从此,依托着荆州集团,生意越做越大。外人只知道他是三宝垄首屈一指的商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另外一层身份。
  现在,他听闻狄威意图穿越密林,自然劝狄威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狄威狐疑道:“崇祯元年时,马塔兰进攻巴达维亚,可不正是雨季?”
  冯科道:“大帅有所不知,马塔兰居民世代生活在岛上,对这里的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倒也不惧瘴气和蛇虫。即便如此,属下听闻,还是有三成以上的人马折损在密林之中。很难说,那次进攻失败,就没有密林阻隔的因素存在。”
  狄威皱着眉头,沉吟良久,吩咐道:“你帮我物色一批经验丰富的向导,最好选那些对荷兰人恨之入骨,又参加过当年进攻巴达维亚战役的老兵。”
  冯科见狄威铁了心要穿越密林,心里直泛苦,迟疑道:“大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