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节(2 / 4)
方以智不以为意,接着做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用光是直线传播这个假定,完美地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方以智一边讲,一边画图,直观,思辩严密,士子们听得如痴如醉。
不过,这不算稀奇,几千年前墨家就已经详细记述了小孔成像,士子们都知道,只是以前没有想这么深而已。
紧接着,方以智又提出几个现象,如用鱼叉叉鱼时,为何鱼并不在眼睛看到的位置上,要稍稍偏低一点。
从这个现象出发,方以智顺理成章地抛出了他的反射、折射理论。用反射理论和折射理论,方以智再一次完美的解释了鱼为何要稍稍偏低一点。
方以智越战越勇,又用他推导出的反射折射理论,讲述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何是弯折的。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不仅士子们听得着迷,就连一些老百姓、孩童也听得不停地点头。
(注:原本历史上,方以智写过《物理小识》,内容非常广,涉及很多物理现象,其中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理论化倾向非常明显,大明已经站在了科学时代的门槛上,可惜啊,可惜,全部被打断了。)
火了,彻底火了!
如此几日,百姓、士子早已忘记了刀光剑影的骂战,都觉得这样琢磨自然现象其味无穷,难以弃舍。
正当虎丘火爆万分时,虞山学报忽然抛出一个话题:琢磨这些奇巧淫技,能带来钱粮吗?能让每家碗里多一条鱼吗?
此论一出,士子们幡然醒悟,对哦,琢磨这些玩意于国于民何利?于科举何利?
正当此论风行一时时,方以智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琢磨这些玩意于国于民大大有利!
方以智抛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望远镜的原理!
这个原理有点精深,绝大多数士子都理解不了。不过,理解不了没关系,最关键的是方以智所讲述的事实:以前没有发现望远镜原理,磨制镜片时,总是凭经验,废品率相当高,以至于一台望远镜需要几百个大圆。后来,根据望远镜原理,有目的地磨制出不同的球面,安装至既定的镜筒上,废品率大幅度降低,望远镜的价格降至几十个大圆。
价格下降,致使望远镜大规模应用于勘测地形、战场侦察、航海观测,难道于国于民无利?
最后,方以智还津津乐道:仅因为将望远镜原理应用于指导磨镜,他本人就获得了荆州工程院十万大圆的重奖!
十万大圆!惊世重奖啊!
士子们彻底疯狂了,有了十万大圆,还考什么狗屁的科举!这年头,科举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画饼,能中举者凤毛麟角,更别谈中进士!
江南的士子,现在才知道,除了读书做官,还有另外一条出路。无数的士子心潮起伏,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先到行知书堂看看,做出点成绩,即便拿不到十万重奖,几百圆应该不是问题吧?
一些本就对格物感兴趣,并有相当造诣的士子犹如发现了金矿一般,不停地追问行知书堂相关事宜,并且将至行知书堂游学列为了计划。
正当士子们兴奋万分时,唐文介适时抛出了几条政策。
首先,行知书堂准备月内在上海成立分堂,江南士子可就近游学或入学,不必千里迢迢赶到枝江。
另外,任何人,只要有关于自然现象的研究计划,可详细说明研究目的、内容、研究计划、可行性报告、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经费花销计划后,可向荆州工程院提交项目申请书。工程院可对其认可的项目实施支助,最高金额,可达二十万圆,最低也有两百圆。
最后,荆州工程院每三年评选十个最杰出的技术、自然理论人士,在工程院和行知书堂内立雕塑。各地可立生祠,死后,可立庙,接受百姓的香火供奉。
利益、前景、声名三记重锤猛击江南士子的心脏,并迅速往江南之外的地区传播,一时之间,大明境内,几乎陷入疯狂之中,到处都是询问详情的士子,到处都是赶赴枝江或者虎丘的士子身影。
虎丘在沉静了数年之后,再一次迎来无数的士子,其规模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虎丘大会!
一些士子等不及上海行知书堂分堂成立,纷纷建言,讲学地点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各门学科的先生,不如由荆州方面立即派遣先生至上海讲学,先把分堂的人员机构立起来。
唐文介深以为然,立即向荆州请示,并且得到了林纯鸿肯定的答复,并承诺,一个月后,各门学科老师抵达上海。
与此同时,在虎丘的士子们舍不得离开,纷纷要求先生们增设讲学内容。
应士子所求,唐文介令先生们各自发挥,自行组织讲学内容。先生们博得了超越大儒的声誉,自然求之不得,各展其长,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展示荆州在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
不过,这不算稀奇,几千年前墨家就已经详细记述了小孔成像,士子们都知道,只是以前没有想这么深而已。
紧接着,方以智又提出几个现象,如用鱼叉叉鱼时,为何鱼并不在眼睛看到的位置上,要稍稍偏低一点。
从这个现象出发,方以智顺理成章地抛出了他的反射、折射理论。用反射理论和折射理论,方以智再一次完美的解释了鱼为何要稍稍偏低一点。
方以智越战越勇,又用他推导出的反射折射理论,讲述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何是弯折的。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不仅士子们听得着迷,就连一些老百姓、孩童也听得不停地点头。
(注:原本历史上,方以智写过《物理小识》,内容非常广,涉及很多物理现象,其中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理论化倾向非常明显,大明已经站在了科学时代的门槛上,可惜啊,可惜,全部被打断了。)
火了,彻底火了!
如此几日,百姓、士子早已忘记了刀光剑影的骂战,都觉得这样琢磨自然现象其味无穷,难以弃舍。
正当虎丘火爆万分时,虞山学报忽然抛出一个话题:琢磨这些奇巧淫技,能带来钱粮吗?能让每家碗里多一条鱼吗?
此论一出,士子们幡然醒悟,对哦,琢磨这些玩意于国于民何利?于科举何利?
正当此论风行一时时,方以智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琢磨这些玩意于国于民大大有利!
方以智抛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望远镜的原理!
这个原理有点精深,绝大多数士子都理解不了。不过,理解不了没关系,最关键的是方以智所讲述的事实:以前没有发现望远镜原理,磨制镜片时,总是凭经验,废品率相当高,以至于一台望远镜需要几百个大圆。后来,根据望远镜原理,有目的地磨制出不同的球面,安装至既定的镜筒上,废品率大幅度降低,望远镜的价格降至几十个大圆。
价格下降,致使望远镜大规模应用于勘测地形、战场侦察、航海观测,难道于国于民无利?
最后,方以智还津津乐道:仅因为将望远镜原理应用于指导磨镜,他本人就获得了荆州工程院十万大圆的重奖!
十万大圆!惊世重奖啊!
士子们彻底疯狂了,有了十万大圆,还考什么狗屁的科举!这年头,科举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画饼,能中举者凤毛麟角,更别谈中进士!
江南的士子,现在才知道,除了读书做官,还有另外一条出路。无数的士子心潮起伏,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先到行知书堂看看,做出点成绩,即便拿不到十万重奖,几百圆应该不是问题吧?
一些本就对格物感兴趣,并有相当造诣的士子犹如发现了金矿一般,不停地追问行知书堂相关事宜,并且将至行知书堂游学列为了计划。
正当士子们兴奋万分时,唐文介适时抛出了几条政策。
首先,行知书堂准备月内在上海成立分堂,江南士子可就近游学或入学,不必千里迢迢赶到枝江。
另外,任何人,只要有关于自然现象的研究计划,可详细说明研究目的、内容、研究计划、可行性报告、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经费花销计划后,可向荆州工程院提交项目申请书。工程院可对其认可的项目实施支助,最高金额,可达二十万圆,最低也有两百圆。
最后,荆州工程院每三年评选十个最杰出的技术、自然理论人士,在工程院和行知书堂内立雕塑。各地可立生祠,死后,可立庙,接受百姓的香火供奉。
利益、前景、声名三记重锤猛击江南士子的心脏,并迅速往江南之外的地区传播,一时之间,大明境内,几乎陷入疯狂之中,到处都是询问详情的士子,到处都是赶赴枝江或者虎丘的士子身影。
虎丘在沉静了数年之后,再一次迎来无数的士子,其规模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虎丘大会!
一些士子等不及上海行知书堂分堂成立,纷纷建言,讲学地点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各门学科的先生,不如由荆州方面立即派遣先生至上海讲学,先把分堂的人员机构立起来。
唐文介深以为然,立即向荆州请示,并且得到了林纯鸿肯定的答复,并承诺,一个月后,各门学科老师抵达上海。
与此同时,在虎丘的士子们舍不得离开,纷纷要求先生们增设讲学内容。
应士子所求,唐文介令先生们各自发挥,自行组织讲学内容。先生们博得了超越大儒的声誉,自然求之不得,各展其长,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展示荆州在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