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5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事就这么定了,尚书台行文,以太子、尚书仆射属印,昭告天下。”
  政务上,李跃不介意下放权力,让李俭和王猛施恩于百姓,也算为他们打下基础。
  第六百九十一章 新政
  王猛依旧是雷厉风行的性格。
  入尚书台后,不到半个月,就将裁撤诸部冗官闲员五十三人,并撤诸曹,简化政务步骤,弄得朝堂上基本没有闲职,又举荐了一批中下级干吏,审断冤狱,检举不法,将尚书台积压的政务清理一空。
  一时人情震肃,理政效率大大增加,梁国政治氛围越发清明。
  朝中士族、地方豪强全都夹紧了尾巴,低调做人。
  而减免赋税的诏令下达之后,王猛的风评得到极大的反转。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逐渐明白王猛的狠辣之事针对士族豪强和外族,对百姓颇为宽仁,仅清理冤狱一项,就不知救了多少人。
  太子李俭也收了一波人望,为时人称颂。
  两人互相配合,朝政李跃完全不用插手,只在大事上扫一眼,加盖玉玺即可。
  到秋收时,关中、河北皆丰收,收上来的粮食不仅没少,反而比去年多了一成,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朔州崔宏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存心要跟王猛比一比,今年各种牲畜出栏量高达十五万,山丹草场以西域马和漠北马培育出新品种战马,不畏严寒,耐力极强,对精饲的消耗远低于传统战马。
  唯一的短板就是爆发力稍微差一些。
  但更适合远征,正是军中急缺的类型。
  除此之外,崔宏还修葺了汉朝的受降城、鸡鸣障、温泉堡等军事要塞,训练镇军,阻挡代国游骑南下。
  崔宏在朝中颇不安分,去了地方反而脚踏实地起来。
  这种良性竞争李跃自然乐于看到,还下了一道诏令,称赞崔宏政绩为天下之最。
  崔瑾在辽东也颇有建树。
  马顾、卢循的海贼大军掳掠的奴隶首先供应辽东。
  一座座城池坞堡耸立在辽东大地上。
  崔瑾军略政略虽不及王猛,但胜在稳妥,从不出什么纰漏,严格执行朝廷的各种政令,招抚辽东诸部,安抚诸夷,大兴教化。
  向中原输送了大量粮草、木材、毛皮、干鱼。
  总之,王猛入尚书台后,一扫国中萎靡之气,气象为之一新。
  连在深宫中忙着安抚嫔妃的李跃都感觉不一样。
  李俭更是一心一意的跟在王猛身后,成了他的下手。
  李跃遂腾出手来,整顿太学。
  御寒、制瓷、制茶、粮食增产、新作物、人口增加、畜牧养殖、新式攻城器械等等科目上马。
  以前不紧不慢混日子的时代一去不返,李跃定下期限,若是完成,人人重赏,若是完不成,该免职的免职,该降俸禄的降俸禄。
  除了定下的项目,其他天文、水文、算学、医学、绘画、诗文、锻造、炼丹等等有突破者,李跃一样重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