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废两改元(2 / 3)
“陛下可知火耗?”
“啥玩意?”
对于皇帝的不学无术,田策也不感到惊讶,细心解释道:“所谓火耗,就是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百姓缴纳赋税时,用的都是碎银子,官府收上来需要重新熔炼成官银,碎银含银量不同,熔炼之中就有了损耗。
为了弥补损耗,征收税赋之时,官府会多征收一些,用以弥补损耗。”
此时李卫已经听出不对来,皱着眉头说道:“如此一来,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就要大于实际火耗,而差额就归官员了吧。”
“皇上圣明,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岂有此理!为什么不制止!”
田策这次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巫悠,这话说出来,得罪的可是天下所有官员,这个锅,不能让我老哥一个背。
轻咳两声,巫悠有些尴尬道:“回禀陛下,早在前朝就已经发布了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若是推行废两改元,这火耗也就没了,对百姓来说固然是好,可官员们……”
“朕明白了,官员就没办法捞钱了,岂有此理,他们捞钱还有道理了?朕还不能拦着?”
田策苦笑道:“陛下,这天下的官员都吃火耗。”
这么一句话,就让李卫满腔怒火一丝都发不出来了,他是皇帝,看着高高在上,可这天下,还是要靠官员们来治理。
一下子动了所有官员的蛋糕,他们舍不得测管也不敢造反,却有得是办法软对抗,王安石变法就是例子。
李卫想通过改革增强国力,减轻百姓负担,可不希望改革让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看李卫冷静下来,巫悠继续劝言道:“陛下的币制改革,还出动了天下钱庄的利益,钱庄放印子钱,吸人血,是无二不作,可这天下却少不得他们,而且一些官员与钱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话说到这份上,李卫自然明白了,币制改革是好,利国利民,可触犯的利益集团太庞大了,就算他这个皇帝也扛不住。
“那就这么放弃了?”
田策和巫悠两人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当今皇帝可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若是逼急了,那可是什么事都敢干。
“陛下,不妨择一忠臣,推行币制改革?”
“朕明白,让臣子去改革,改好了,是朕的功劳,若是出了岔子,惹得天下大乱,就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呵呵,好办法,朕的首辅真是给朕想了一个好办法。”
田策自然听出李卫话里的意思,急忙下跪请罪。
“朕要做的事情,就是朕要做的,用不着让臣子背锅,这币制改革,必须推行!朕倒是想看看,这天下官员和钱庄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逼的朕低头!”
深知脾气的重臣们相对苦笑,完了,皇上这次作死又作出了一个新高度。
虽说李卫坚决要推行币制改革,可他的大脑也没完全被热血冲昏,币制改革暂时以长安为试点,在长安试行。
消息很快就传出了皇宫,当天夜里,长安城中很多府邸热闹异常,无数人在密谋着什么。
以前李卫造过钱币祸害他国,李大天子大秦第一假币团伙首领,会造假币自然也知道如何防备他人仿造,一道旨意发下去,铸币师父第二日就将样钱送到李卫的面前。
原本李卫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第一版银元上,却遭到了全部忠诚的反对,皇权时代,皇帝至高无上,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怎能让贩夫走卒将皇帝头像拿在手里随意把玩。
李卫也不想将来银元有个卫大头的绰号,只能在正面印上币值和一个大大的“秦”字,背面则印上了李卫亲自画出的国旗。
手中把玩着样币,李卫一脸得意道:“银元比例九银一铜,一两纯银可兑换两枚银元,仅兑换一项,朝廷便有一成收益,诸位爱卿,如何?”
田策叹息一声道:“制作精美,他人难以仿制,可微臣还是不赞同此时推行币制改革。” ↑返回顶部↑
“啥玩意?”
对于皇帝的不学无术,田策也不感到惊讶,细心解释道:“所谓火耗,就是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百姓缴纳赋税时,用的都是碎银子,官府收上来需要重新熔炼成官银,碎银含银量不同,熔炼之中就有了损耗。
为了弥补损耗,征收税赋之时,官府会多征收一些,用以弥补损耗。”
此时李卫已经听出不对来,皱着眉头说道:“如此一来,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就要大于实际火耗,而差额就归官员了吧。”
“皇上圣明,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岂有此理!为什么不制止!”
田策这次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巫悠,这话说出来,得罪的可是天下所有官员,这个锅,不能让我老哥一个背。
轻咳两声,巫悠有些尴尬道:“回禀陛下,早在前朝就已经发布了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若是推行废两改元,这火耗也就没了,对百姓来说固然是好,可官员们……”
“朕明白了,官员就没办法捞钱了,岂有此理,他们捞钱还有道理了?朕还不能拦着?”
田策苦笑道:“陛下,这天下的官员都吃火耗。”
这么一句话,就让李卫满腔怒火一丝都发不出来了,他是皇帝,看着高高在上,可这天下,还是要靠官员们来治理。
一下子动了所有官员的蛋糕,他们舍不得测管也不敢造反,却有得是办法软对抗,王安石变法就是例子。
李卫想通过改革增强国力,减轻百姓负担,可不希望改革让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看李卫冷静下来,巫悠继续劝言道:“陛下的币制改革,还出动了天下钱庄的利益,钱庄放印子钱,吸人血,是无二不作,可这天下却少不得他们,而且一些官员与钱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话说到这份上,李卫自然明白了,币制改革是好,利国利民,可触犯的利益集团太庞大了,就算他这个皇帝也扛不住。
“那就这么放弃了?”
田策和巫悠两人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当今皇帝可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若是逼急了,那可是什么事都敢干。
“陛下,不妨择一忠臣,推行币制改革?”
“朕明白,让臣子去改革,改好了,是朕的功劳,若是出了岔子,惹得天下大乱,就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呵呵,好办法,朕的首辅真是给朕想了一个好办法。”
田策自然听出李卫话里的意思,急忙下跪请罪。
“朕要做的事情,就是朕要做的,用不着让臣子背锅,这币制改革,必须推行!朕倒是想看看,这天下官员和钱庄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能逼的朕低头!”
深知脾气的重臣们相对苦笑,完了,皇上这次作死又作出了一个新高度。
虽说李卫坚决要推行币制改革,可他的大脑也没完全被热血冲昏,币制改革暂时以长安为试点,在长安试行。
消息很快就传出了皇宫,当天夜里,长安城中很多府邸热闹异常,无数人在密谋着什么。
以前李卫造过钱币祸害他国,李大天子大秦第一假币团伙首领,会造假币自然也知道如何防备他人仿造,一道旨意发下去,铸币师父第二日就将样钱送到李卫的面前。
原本李卫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第一版银元上,却遭到了全部忠诚的反对,皇权时代,皇帝至高无上,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怎能让贩夫走卒将皇帝头像拿在手里随意把玩。
李卫也不想将来银元有个卫大头的绰号,只能在正面印上币值和一个大大的“秦”字,背面则印上了李卫亲自画出的国旗。
手中把玩着样币,李卫一脸得意道:“银元比例九银一铜,一两纯银可兑换两枚银元,仅兑换一项,朝廷便有一成收益,诸位爱卿,如何?”
田策叹息一声道:“制作精美,他人难以仿制,可微臣还是不赞同此时推行币制改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