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 / 4)
这就让陈大人得到了满足,不过几日就跟苗大人互报年龄称兄道弟起来。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向南莫名其妙多了位苗世叔,好在向南没想到去捋这些,陈大人又是个思维跳脱的话头没说到那里他也就不会想到那儿去,苗大人不愿别人为难,自然是不会主动说起这个。
向南一路送着陈大人去了三九渡口,陈大人吧啦吧啦化身自己往日里最烦的话唠拉着向南各种叮嘱。
向南想着要跟师傅一南一北分别许久,也是十分不舍,陈大人可以说是他前世今生唯一的对他影响最深的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陈大人是引领着向南去全面的认识这个全新世界的人。
第59章 过年
再是不舍也要分别,一路将人送到渡口,又目送陈大人上了客船。
向南心情有点低落,好在家里需要忙的事不少,忙过一段时间之后情绪缓了过来,家里三个女人也开始忙前忙后准备迎接今年的春节了。
先前既然已经商量好了要搬家去县城,买房的事拜托赵顺帮忙找房源自然是最靠谱不过了,不过看房子合不合适这事儿还是需要向南亲自去的。
赵悦陪着他跑了几回之后两人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择了一处,回头又接了向刘氏跟阿茶一起去看了看,都觉得好,这才定下了。
因着阿茶惦记狗二,向南特意去找了一回孙子,孙子还是把牛车赶得颠颠儿的,暂且住在狗二那间破院子里,要找也很方便。
可惜孙子也说不清狗二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只说跟狗二一起去的一个人两个月前还给家里妻儿带了家书回来,说是还算顺利。
好歹也算是知道点消息,阿茶知道后也暂且放心了。
今年向南他们肯定是搬不了家的,县城里的院子买的是个两进小院,东西走向分内外两重院落,看着还算宽敞。
因着是赵顺出面帮忙找的,中介人也不敢搞什么小动作,总共也才花了四十多两,当然,这也是因为泽陂县本来就是个小地方,加之院落总面积也不算特别大,所处位置也不是所谓的读书人云集的“读书巷”。
其实泽陂县的读书巷都是那些人自封的,不过是靠着桃李学堂跟另个座明理书院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两所学堂中间这条街就被称为了“读书巷”,其实真正住在这里的读书人却并没有多少。
毕竟先前就说了,泽波县也就几条街的事儿,哪怕是真要租房子在县城上学也不是非要在这一片租。
房子买好了过了契书,另外里面的家具之类的向南跟向刘氏他们商量着,最后决定还是找了大姨父王木匠打。
一来也算是照顾姨父家买卖,二来两家关系亲密,不用担心木匠在这方面做什么手脚。
古代木匠说起来也是有点小手段的行当,传说若是主人家薄待了干活的木匠,弄些厌胜之术就能叫主人家家宅不宁甚至家破人亡。
当然,这也就是一种民间传说,向南还故意跑去问了姨父这事儿,姨父只憨憨的笑着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真假,不过当初他师傅没教他就是了。
王木匠一个人去县城里就暂且在向南他们买的新院子里打家具,吃饭睡觉却坚持不肯留在院子里,这怎么说也是向南他们家在县城的第一套院子,没道理身为主人家的他们都没住就叫自己一个干活的木匠给住了。
向南最后没法,总不能真叫大姨父去睡那两个大子儿一宿的大通铺,只能拜托孙子给收留一下,另外给了点钱让孙子糊弄自己饭食的时候顺带帮王木匠也糊弄一回。
孙子自己嫌麻烦,经常到餐点了就去路边的小馆子叫上两个菜,打包了就拎着去找王木匠,两人凑堆就着馒头就算是解决了一顿饭。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里了,熬了腊八粥,忙着杀年猪做熏肉。
向家没养猪,原是准备去桃花村那边订半头的,不过赵悦第二天就去山里打了一头大野猪回来,另外还有许多野鸡野兔之类的,便是獐子也猎了一头,送了半头给苗大人家,另外大姨那边也送了些去,算是尝个鲜。
冬天用这个涮锅子最是舒坦。
连同半只獐子送去的还有小半扇野猪并一些野味儿山菌和农家特产,另外又购置了一些干果糕点之类的,算作是年礼送了过去。
收到的回礼则是做衣裳桌布窗帘门帘床单之类的布料,正是向南他们现在紧缺的,可见安排回礼的人对向家确实真心实意。
期间向南在家读书,隔几日去县城里看看大姨父做的家具如何个进程,再去苗大人那里找他聊一聊,有学问上的问题就问问,没有的话两人手谈一局也不错。
不过年关了苗大人要写了交上去的文书比较多,向南去了两回就看出来了,恰好这时候也已经腊月二十里了,向南也不再过来了。 ↑返回顶部↑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向南莫名其妙多了位苗世叔,好在向南没想到去捋这些,陈大人又是个思维跳脱的话头没说到那里他也就不会想到那儿去,苗大人不愿别人为难,自然是不会主动说起这个。
向南一路送着陈大人去了三九渡口,陈大人吧啦吧啦化身自己往日里最烦的话唠拉着向南各种叮嘱。
向南想着要跟师傅一南一北分别许久,也是十分不舍,陈大人可以说是他前世今生唯一的对他影响最深的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陈大人是引领着向南去全面的认识这个全新世界的人。
第59章 过年
再是不舍也要分别,一路将人送到渡口,又目送陈大人上了客船。
向南心情有点低落,好在家里需要忙的事不少,忙过一段时间之后情绪缓了过来,家里三个女人也开始忙前忙后准备迎接今年的春节了。
先前既然已经商量好了要搬家去县城,买房的事拜托赵顺帮忙找房源自然是最靠谱不过了,不过看房子合不合适这事儿还是需要向南亲自去的。
赵悦陪着他跑了几回之后两人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择了一处,回头又接了向刘氏跟阿茶一起去看了看,都觉得好,这才定下了。
因着阿茶惦记狗二,向南特意去找了一回孙子,孙子还是把牛车赶得颠颠儿的,暂且住在狗二那间破院子里,要找也很方便。
可惜孙子也说不清狗二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只说跟狗二一起去的一个人两个月前还给家里妻儿带了家书回来,说是还算顺利。
好歹也算是知道点消息,阿茶知道后也暂且放心了。
今年向南他们肯定是搬不了家的,县城里的院子买的是个两进小院,东西走向分内外两重院落,看着还算宽敞。
因着是赵顺出面帮忙找的,中介人也不敢搞什么小动作,总共也才花了四十多两,当然,这也是因为泽陂县本来就是个小地方,加之院落总面积也不算特别大,所处位置也不是所谓的读书人云集的“读书巷”。
其实泽陂县的读书巷都是那些人自封的,不过是靠着桃李学堂跟另个座明理书院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两所学堂中间这条街就被称为了“读书巷”,其实真正住在这里的读书人却并没有多少。
毕竟先前就说了,泽波县也就几条街的事儿,哪怕是真要租房子在县城上学也不是非要在这一片租。
房子买好了过了契书,另外里面的家具之类的向南跟向刘氏他们商量着,最后决定还是找了大姨父王木匠打。
一来也算是照顾姨父家买卖,二来两家关系亲密,不用担心木匠在这方面做什么手脚。
古代木匠说起来也是有点小手段的行当,传说若是主人家薄待了干活的木匠,弄些厌胜之术就能叫主人家家宅不宁甚至家破人亡。
当然,这也就是一种民间传说,向南还故意跑去问了姨父这事儿,姨父只憨憨的笑着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真假,不过当初他师傅没教他就是了。
王木匠一个人去县城里就暂且在向南他们买的新院子里打家具,吃饭睡觉却坚持不肯留在院子里,这怎么说也是向南他们家在县城的第一套院子,没道理身为主人家的他们都没住就叫自己一个干活的木匠给住了。
向南最后没法,总不能真叫大姨父去睡那两个大子儿一宿的大通铺,只能拜托孙子给收留一下,另外给了点钱让孙子糊弄自己饭食的时候顺带帮王木匠也糊弄一回。
孙子自己嫌麻烦,经常到餐点了就去路边的小馆子叫上两个菜,打包了就拎着去找王木匠,两人凑堆就着馒头就算是解决了一顿饭。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里了,熬了腊八粥,忙着杀年猪做熏肉。
向家没养猪,原是准备去桃花村那边订半头的,不过赵悦第二天就去山里打了一头大野猪回来,另外还有许多野鸡野兔之类的,便是獐子也猎了一头,送了半头给苗大人家,另外大姨那边也送了些去,算是尝个鲜。
冬天用这个涮锅子最是舒坦。
连同半只獐子送去的还有小半扇野猪并一些野味儿山菌和农家特产,另外又购置了一些干果糕点之类的,算作是年礼送了过去。
收到的回礼则是做衣裳桌布窗帘门帘床单之类的布料,正是向南他们现在紧缺的,可见安排回礼的人对向家确实真心实意。
期间向南在家读书,隔几日去县城里看看大姨父做的家具如何个进程,再去苗大人那里找他聊一聊,有学问上的问题就问问,没有的话两人手谈一局也不错。
不过年关了苗大人要写了交上去的文书比较多,向南去了两回就看出来了,恰好这时候也已经腊月二十里了,向南也不再过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