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我千秋 第3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西华宮中。
  直到晚膳用罢,沈毓章仍无离去之意。
  英嘉央也未催他。
  她问沈毓章:“父皇大禅的日子,礼部那边可已定了?”
  沈毓章回答道:“今夜连着典仪一并奏上来,但必定就在这三五日之内。礼部在仓促之间准备,诸事不全,连新帝衮冕都来不及制,问说能不能往后延些时日。我意此事久拖不得,也未提前与你和卓少炎再商量,便敦促着礼部尽快行典。”
  英嘉央应道:“便这么办罢。”
  既已提到这些事了,沈毓章又道:“你既要垂帘,还有两件事,我也想要问问你的意思。”
  英嘉央看他一眼,道:“该如何处置成王,必是其一。该如何安置卓少炎与云麟军,必是其二。”
  沈毓章“嗯”了一声,道:“新帝一旦即位,我辈必欲为裴老将军平冤,如此,当年涉事者若证有英氏宗室重亲如成王者,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英嘉央道:“你既欲叫宇泽法英氏之太祖、世宗,该如何处置宗室重亲之犯法者,又何必再问我。”
  沈毓章沉沉地点了一下头。
  他又道:“至于卓少炎,你意如何?”
  英嘉央蹙眉,道:“云麟军自北境起兵,不擎大平军旗,不擎大晋军旗,只擎卓字帅旗,此一直是我心忧之事。卓少炎虽怀为国之赤胆,但她今能拥兵废帝,谁又能保证来日她不会再举兵起事。但北边如今不稳,大晋仍然虎视眈眈,若无良将戍边,难保我大平疆土。”
  沈毓章道:“卓少炎为国征战,军功卓著,我大平今欲振兴武事,应当昭其身份而大封之,如此方能激励将兵忘死报国。待大封之后,再解她兵权,将云麟军帅印转付他人。”
  “何等大封?”
  “我意封王。”
  第34章 叁拾肆
  沈毓章既已同英嘉央拿定主意,便觉得没什么可再耽搁的。
  他于次日找到卓少炎,将欲在国中昭布她之身份并按军功大封的意思同她道明,只未提在之后解她兵权一事,然后问道:“少炎以为如何?”
  卓少炎当时在阅云麟军在北边驻军发来的奏报,听了沈毓章的话,并未露出任何惊讶或是疑惑的表情,道:“新帝即位,毓章兄欲拿我竖典,以激励国众投军,我自明白毓章兄的一片苦心。”
  沈毓章听出她还有未尽之言,便等着她说下去。
  卓少炎看他,忽而微笑,又道:“然而纵使封王,我仍是大平之臣。毓章兄何以认为,我仍然愿为大平之臣?”
  沈毓章的脸色变了。
  “你恨朝廷有负卓氏一门,心内始终不能消此恨意,是么?”他口中这么问着,但他心底又十分清楚这必然不会是卓少炎说此话的原因。
  卓少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唤他一声:“毓章兄。”
  这一声将沈毓章的胸腔都拉扯住了。她这一声,是在说他何以不懂她,又或者是在说他何以装作不懂她。
  沈毓章不应她这一声。
  卓少炎则道:“之所以有今日之大晋,皆源因中宗朝以军功封戚安为晋王,英氏宗室断不可能再重蹈前朝之覆辙。毓章兄今欲封我为王,是预备何时缴我兵权?既要缴我兵权,是不是将来还预备要我的命?我今拥兵废帝,此事在宗室、在朝廷心中是个永不可能消解的疙瘩。我又何必要这一个王位,我又何必要身份被昭布于世?毓章兄欲大封我,是为国,而不是为我。但我自问早已为国尽忠,而今却也不愿再为毓章兄所利用。我不需这一个王位,更不需身份被昭布于世。待裴老将军平冤后,我自会上交云麟军之帅印,从此不问朝事、不问军武。如此,也可换取宗室及朝廷安心。”
  她每说一句,沈毓章的脸色就暗下去一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