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7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青眉眼不动,却毫不留情:“杜大人可知情?”其实能让田主簿这样的也没几个人,随便想想就清楚了。
  “这……”田主簿抹了抹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今日之事以后就不要提起了。”长青摆手。
  田主簿入蒙大赦。
  看来杜知府确实银钱上有些问题,可自己作为下属,并不能去查办什么的,而且金额不大,便是他上书到督查院,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处置。水至清则无鱼,就是皇帝也没办法。
  想到皇帝,长青在心中一算,顿时一惊,却不敢跟任何人说起。
  果然,几日之后,临川府就收到了京城快马送出来的消息,陛下驾崩了。
  “咱们府上也得挂白,赶紧把准备过年的红灯笼什么的都撤了吧,得挂半年呢。”许杏吩咐同贵去办,“这是国丧,可大意不得。”
  “新皇什么时候登基?”她已经听长青说了,皇帝临终前亲口下旨,让太子,也就是二皇子尽快登基。
  “太子仁孝,坚决要守孝四十九天,百官苦劝,才改成了二十七天,消息传过来这些日子,大约再有三五日就该是登基大典了。”长青算着日子,慢慢的说。
  许杏倒有几分庆幸:“咱们这样也挺好,现在的京城还真不知道怎么样呢。”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会伴随着人心浮动,幸运的话过一阵子新君继位慢慢稳定了也就过去了,不幸的话就要有争斗和杀戮,甚至战乱。许杏只是担忧,长青却知道,纷争只怕真的要来了。
  “说句自私的话,幸好我的作坊是造纸的,不然国丧期间,吃穿玩乐都有忌讳,生意可是难做了。”许杏叹气。她说是庆幸,却也没真的多高兴。
  现在长青受许杏的影响,也十分懂得刺激经济的道理,现在因为国丧,各种消费需求被人为抑制,生意清淡,普通百姓的生计就更艰难了。他想了想,道:“明日上衙门,我与林通判商讨下此事,临近年底,若有风雪,怕有灾民。”
  他现在越发不信任杜知府,日常不过是面上敷衍而已,杜知府对他也是多有掣肘。这么一对比,他更觉出当初在段知府手下为官的日子好过了。
  只是再如何差事也得办。和林通判谈过,万永便来寻他,道:“大人,所有的当铺、银楼甚至青楼,都查过了,没有见到赃物。”
  因为早有预料,长青脸色也没什么变化,他还没说别的,万永又道:“落云山那边传来消息,有个巡查的村民在山下见到了一个生面孔。据说那人骑快马,背上背着包袱,似乎是从落云山方向出来。”
  第144章 劫匪来历
  落云山的劫匪露了形迹,长青却没有特别乐观,他想了想,继续问道:“从落云山出来?去往何方?可安排人跟着?”
  万永摇头:“因为敌暗我明,查究盗匪一事吩咐下去的时候就只有衙门的公人知道。那些巡查的村民,我们只要求他们巡视道路,上报可疑人等并保护过往行人车马,并不曾吩咐他们盯梢跟踪,因此只是事后得了这么个消息。卑职觉得这只能证明他们是有人往山外送消息的,至于送往哪里,还要让官差盯梢才行。”
  “这事你安排办。”长青首肯,“记住,一定要防止消息走漏,最好是派眼生些的捕快便衣去查探。”
  “卑职明白。”万永应了,转身就要出去。
  长青叫住他:“万总捕,还有一事。”
  万永站住脚,等着他发话:“大人请吩咐。”
  长青道:“年底了,杜大人公务繁忙,这些事情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之前就不必去烦扰他了,等抓到贼寇,你我一同去汇报于他便是。”
  万永有些意外,思量了一下,最后还是抱拳应了:“大人说得很是,卑职明白了。”
  隔日,杜知府还真就把长青和万永叫去问话:“已经过了数日,你们商讨出剿匪的章程了吗?”
  长青和万永对视一眼,还是拱手道:“回禀大人,因为贼寇狡诈凶残,现场没有留下线索,下官同万总捕决定还是先从这几座山周围慢慢排查,待查到贼人踪迹或重要线索再行商议剿匪之策。”
  万永便抱拳附和:“大人,范同知说得是,那几座山都是大山,藏些人很容易,现下只能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人迹,再来推断贼寇的规模和剿灭的法子。”
  “嗯。”杜知府点点头,也不知是不是满意,只是吩咐了几句,“马上就要年底了,你们也都警醒些,不光是这几处土匪,还有城中、镇上,别出什么岔子,踏踏实实的把这个年过完了再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