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意味着太上皇的对于继承人的态度,便是不惜狠劲的加以磨练。
  没有少时经历的磨砺多了,等到进入官场,还不会折在一点小事上。
  太上皇对于老四处处给儿子铺路,这一点上很看不惯,所以当发现人家是一点也不惯着弘暻之后,便举双手赞成她,甚至对她另眼看待。
  弘暻刚派去监督火车轨道建造的时候,太过理想当然,后来发现各处都缺少铁矿,就强硬的强征了别处的钢铁。
  结果别的地方也不是那么好惹的,一下子直接告到敏宁那里,敏宁直接将弘暻调到了铁矿场,让他亲眼看到大清炼钢的速度,以及各地对钢铁的需求量。
  打那之后,弘暻明白整个大清都在大建设,这次都缺少钢铁,所以就是指将钢铁只挪给火车轨道使用,那么其他比如拖拉机、火器等物,都得减少数量。
  这两样目前都是大清急需的,前者影响到土地农作物的生产,后者影响到大清军队的改革。
  也正是如此,才让弘暻明白区区一些钢铁的重要性,不是他一拍脑子就能够做下决定随意挪用旁人钢铁的份额。
  敏宁那边见弘暻有了这个觉悟,便不打算让他继续监督火车建造,而是直接将他派到各个环节,让他更深入的了解建造火车轨道得需要多少个环节,才能够建造出最终用到的轨道。
  太上皇开口跟四爷说,“这也快过年了,也该叫弘暻回来了,总不能让他在外面过年吧?更何况现在冰天雪地,那火车轨道也停工了吧。”
  四爷点了点头,虽然火车轨道停工了,但是水泥厂,钢铁厂全没有停工,仍然日夜不息。
  特别是有了电灯之后,更是日夜三班倒的工作,效率也是大幅度提高。
  四爷没在畅春园呆多久,就回到了圆明园。
  回到圆明园之后,四爷就下了旨意,命全国各地除孝。
  这道旨意应该很快在报纸上刊登下来,四爷甚至能够想象到,这国孝一除,各地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喜事。
  毕竟积攒了一年的亲事,都在这短短一个月内举行。
  办完了这件事之后,四爷唤人去请内阁大臣过来。
  这两年内大清急剧的变化,原先的法律已经不适用,像海洋上的法律、商业法、婚姻法等等,都需要人重新来设计。
  更重要的是四爷准备引用洋人那套律师的法子,未来得在各地建立法院,所以这些法律就得弄健全了,什么量刑都得弄准确了让各地能够依法照办。
  不是像现在一样,法律方面有些含含糊糊,导致各地官员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这种情况,四爷自然是不容许出现的。
  四爷这回叫内阁大臣过来,主要是关于盐法,当然各项律法光靠着内阁也不可能那么快完善,四爷打算聚集民间的法学家,重新制造一套能够涵括了大清方方面面的律法。
  将律法含糊不清的地方全都给弄明白了,让百姓和官员都能够依法而来。
  内阁大臣过来的很快,这几年事也改变了很多,一扫刚登基时的独裁,多数事情都会跟内阁商议,当然有些事会不通过内阁直接自己下旨。
  内阁大臣也不会不给皇帝的面子,默认了这些圣旨的内容。
  而这两年,皇帝交给内阁的事务越来越多了,导致内阁也忙得团团转,光是调遣过来帮忙处理政事的官员也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这一次又接到皇帝召见的旨意,这些内阁大臣心里便发沉,十分怕皇帝又突然下了任务。
  马齐下了马车,正好碰见了张廷玉,直接开口问他,“张大人时常伴随在圣驾旁,不知道是否得到一些消息?”
  张廷玉失笑着摇头,“马齐大人不也时常被万岁爷召见,莫非听闻什么消息不成?”
  马齐摸了摸胡须,随意含糊了两句,向前一步越过张廷玉进了圆明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