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3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跑进书房翻出老袁同志的一个笔记本,将上面记录的党校招生章程分享给了宋恂。
  “党校招生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布,我爸也是这次去省城出差才听说的。你看看这上面的具体内容吧。”
  宋恂接过来大致扫了两眼。
  袁书记的这份招生简章应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只记了一些关键词。
  政治清白,政历清楚,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三十岁以下,婚否不限。
  考试科目与高考完全不同,只有两科——政治和作文。
  但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方针。
  虽然实收100名学员,可是分配给各地区的报名人数并不相同,比如省城有200个,而海浦地区只有60个可以参加正式考试的名额。
  这60个名额看似不少,却是要从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的。
  能否被选中也不是通过职位高低决定的,而是要考察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
  *
  从袁书记家离开,宋恂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儿子散步回家。
  吉安刚走几步就晃了晃他的手问:“爸爸,你也要去考大学啦?”
  “不是大学。”宋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楚党校和大学的区别,便又改口说,“还没想好。”
  “你要是上大学是不是也得走啦?”吉安仰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能带我跟弟弟不?”
  “你俩不是总偷偷跟妈妈告状说爸爸不好嘛,还跟着我干嘛?”
  “我没告状,”吉安绝不承认自己干过这种事,继续追问,“到底能不能带着我们?”
  “你俩想跟着我去上学吗?”
  延安赶紧点头说:“想!我们可以像小姐姐一样,住在学校里。”
  他还记着灵灵姐弟可以跟妈妈一起住呢。
  宋恂着实没想到这小子能将这件事惦记这么长时间,哭笑不得地在他头上揉了一把。
  见他不答应,吉安又有些着急地摇晃他的手臂催促。
  “爸爸还没想好要不要考大学呢。”宋恂实话实说。
  他向来是比较偏爱理工科的,对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在没什么兴趣。
  让他未来两年一直坐在教室里学马列,他光是想想就觉得泰山压顶。
  不过也不可否认,去党校进修确实是一条捷径,可以解决他眼下的所有问题。
  不但可以锻炼党性,强化党性修养,对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孙奶奶说,你要是去考大学,就可以跟妈妈在一起了!”延安跟苗苗玩跷跷板的时候,吉安一直呆在屋里,竖着耳朵听大人谈话。
  他以为爸爸去考了大学,就能跟妈妈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了。
  “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怎么还整天惦记着找妈妈?”宋恂斜他一眼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