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年代(出书版) 第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石松拿起笔走到中间。笔尖刚碰到白板,他又转过身:
  “有预设立场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句丑话,你们不方便说,我是外人可以不要脸:这些立场并不全是基于技术和逻辑的。比如说中校你!这么多证据,每一条你都费尽心机,绕开两个ai的可能性解读。为什么?因为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和北美的ai对抗意味着什么。你是真刀真枪干过的,知道网络总体战有多恐怖,多容易失控。我敬仰你的立场和情怀。但我们不猜谁猜?我们不下结论,谁下结论?”
  他唰唰在空白处写下英文google。然后用笔指着张翰,肆无忌惮:
  “张总是我见过最能干的技术领导。就算他,如果没有我们提供分析和结论,也一定是两眼一抹黑。我们面对的现象太庞大了,太复杂了,史无前例!你我这样十几年呆在第一线,天天跟智能和网络打交道的人,都只能两分看、三分想、五分猜,而且只能对付自己专业的一个小侧面。我认为这间会议室就是理智的极限:我们这些懂一点的人凑在一起,还有个勉强能听懂我们说话的张总把关。再往上呢?你指望谁下结论?让冯队长再打个电话请示?”
  「–」
  中校圆滚滚的脸凝固了一阵,才道:“你别搞错了,我只是个小小的上尉。”
  分析组其他人眼睁睁看着两位教主,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有张翰若无其事,在刘馨予耳边问:“对了,为什么你们都叫他中校?不认识军衔吗?”
  “据他战友说,级别是没办法的事,但他破格享受中校待遇。有些待遇比将军还夸张,比如到公众场所必须有两个警卫员跟着。”
  石松叉着腰:“哪怕你是个列兵,能像刚才一样驳倒我,我就把右边的笑话都擦了。”
  “好!谷歌不是ai,只是一家拥有很多ai的公司。不对,现在是三家公司。你还是其中一家的雇员——我也敬仰你的立场。”
  “我写的不是公司名字。google首先是个搜索引擎。二十年前,大家还在担忧人工智能如何落地的时候,就忽略了这一点:搜索引擎是最大、最早、落地最充分的人工智能。直到今天,google在线服务仍然是全球代码量第一,300亿行!要说它有多聪明,用过的都知道。它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搜索引擎之前,我们的头脑获取知识靠体系构建;搜索引擎之后,大部分靠关键词索引和碎片化积累。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像计算机数据库了,而且把主库外包。今天的google搜索引擎还连着几十个大型ai。其中一些单点非常先进,比如谷歌透镜,号称智能手机的第三次革命,把华为透镜彻底打败了。这些单点ai项目,美国本土的我们看不到,但北美之外的绝大部分遭到了攻击。”
  “谷歌的ai都很厉害,但是连原版万国宝都远远比不上,跟我们看到的现象无法相提并论。”
  “如果把它们算在一起呢?”
  “ai也能像军队一样比数量吗?”
  “万国宝自己就是分布式的。”
  “那要靠深度组网。三家谷歌,有名有姓的ai几十个,都是相对独立吧?有万国宝那样的统一网络?”
  “不好说。也许有。”
  这几个字就像是从石松牙缝里挤出来的。
  中校站了起来:“是不是有什么事你知道,我们不知道?”
  哗啦一声,张翰也站起来。椅子都被他轰翻了。
  「–」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几个警卫簇拥着高队长冲进来。
  “接电话啊老张!找到朱越的线索了!”
  张翰都跑到他面前,又停住了:“不行,我得听完这个。你先下去,我马上就到。”
  “给你五分钟,好说不好说的都老实交代!信不信我一个电话,可以把百方从上到下全体关起来审?”
  石松依然硬着脖子:“到今天我还怕那些?只是这个情况太薄弱了,纯粹是我个人瞎琢磨。我们做的那个自动驾驶,原先是公司ai项目中毫无争议的第一。集团合并之后有了上海深度学习ai编程项目,突飞猛进,很快就超过我们。大数据反应堆十多年来都不太行,但是上海崛起之后,它也开始飞跃进步……”
  张翰突然想起小洪的疑问。他心中打了个突,拉椅子坐下:“别看钟了。好好讲清楚,时间不限。刚才我太急躁,你别往心里去。”
  石松对他点了点头,语速慢下来:
  “我确实不太服气,公开论文和内部文档中没看出他们牛在哪里啊?所以39年公司联欢酒会上,我向上海的同事请教。他们都随口瞎说,只有罗纳喝多了点,来了一句:‘人工智能,不连上智力网的已经没前途了。’”
  “罗纳是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