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15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秦君臣:这反应,未免也太延迟?
  叔孙通郑重颔首:“众所周知。仙使岂不见今日,竟无人提起祥瑞一事?只因仙使就在当场。”
  仙使在,嘉瑞便在。
  周邈:活的能走能动的嘉瑞本人是也!
  嘉瑞本瑞的周邈,早已深刻认识到:这趟出巡,是始皇陛下的专场加主场。
  并打定主意,他绝不出风头,谨防喧宾夺主。
  以身为盾,护卫左右,保始皇陛下安全无忧——乃是这趟出巡的主(划掉)、兼职!
  原以为是主职的,但如今成为嘉瑞本瑞,那行走的活体嘉瑞就是他的主职了!
  夸夸拍手,呐喊助威,当一个彩虹屁气氛组——则是他的副业。
  以上,就是周邈对自己这次蹭出巡旅游的职能定位。
  因此周邈未作任何特殊布置,像是借助基建系统的工业机器人,搞点声光效果,制造些玄异祥瑞,诸如此类。
  他不想让史书上在记载封禅一事时,出现诸如:‘仙使邈驭使神兽扫道、筑坛,声震天表、光耀九州’这一类的记载。
  那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始皇帝嬴政的封禅大礼,全靠仙使襄助,才得以办起来一样。
  #一切会抢始皇陛下风头的事他都要严厉杜绝!#←这是唯粉的素养!
  而且太祝叔孙通筹备的封禅大礼,已经足够盛
  大庄重,气势恢宏。
  ……
  封禅,其实应当拆分理解。
  封,为祭天,多为皇帝登临泰山,筑圆坛祭天,以报天之功;
  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山丘,筑方坛祭地,以报地之德。
  天以高为尊,便筑坛以增五岳至高的泰山之高,以报达天的功劳。
  地以厚为德,于是筑坛以厚梁父之基,以报地之德行。
  所谓‘登封以报天,降禅以除地’,就是源于此了。
  封禅大礼,即是在功德兼隆、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隗状领头挂名,叔孙通全揽事务,紧锣密鼓地筹备起封禅典礼。
  如礼祠峄山一般,先派出数千士伍,兵分两队,同时修理、打扫阳坡登山、阴坡下山的山道。
  而后几乎同时,叔孙通亲自先上泰山,准备筑坛、列队、献礼等一应事宜。
  做到在心中预演无误,成竹在胸。
  以太祝之身筹备、主持始皇帝的封禅大礼——哪怕名义上主管之人是隗状,他叔孙通只是副手,却也已能在史书上有一笔之地!
  况且筹备主持封禅大礼,是当世就能拿得出手的大功一件,于他的仕途有巨大助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