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节(3 / 4)
“秦寡妇,你到底有完没完?不说的别的,就你现在的尊荣,哪来的勇气跟在我后面走啊?”
于嬷嬷跺跺脚,不耐烦,这人真是的,不但秃头,没有眉毛,睫毛,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红疙瘩,像得了什么传染病,她可要远着一些。
“没有头发,还会长出来的。”
秦氏很固执,至少要在莫子山家住上一晚,准备用上最后的杀手锏,生米煮成熟饭,这样的话,谁反对也没有用,万一她运气好,得了孩子,未来定衣食无忧。
“是啊,没头发能长出来,但是没脑子就麻烦大了!”
为了防止被狗皮膏药跟踪,于嬷嬷咬牙,从袖兜里掏出一面小铜镜,这可是花去二百文买的,她丢给紧追不舍的秦氏道,“就当我好心,这个送你了,你先照照镜子再说吧。”
说完,于嬷嬷加快速度,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前跑,边跑边把包袱斜背在肩膀,有先见之明地用手捂着耳朵,直到她跑出老远,正准备回头看看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声凄厉地尖叫,和着北风,于嬷嬷脚下打滑,差点摔了一个跟头。
到了下晌,晚膳之前,二堂哥莫子华带着小弟子喜归来,堂姐莫青菊和刘小花回来的更晚,带回来几十个猪蹄,但是时间太晚,猪蹄要煮很久,晚饭来不及上桌。
明日腊八,淳于谙晚上离开,回到城北大营去,青璃心疼他要策马狂奔一夜,就故意道,“明日晚上,我和你一起回平阳,年前,把平阳的生意处理一下。”
“恩,平阳比凤阳还冷,穿上那件雪貂大衣。”
淳于谙心里高兴,面上不动声色,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心里说不出的失落,但是作为男子又不能表现出来,城北大军需要他,和大秦的战争也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暂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用过晚膳,窗外一片漆黑,青璃的房间早早点上了油灯,子喜很久才回家,很想念四姐青璃,想要听故事,可是他对淳于谙有种说不出来的崇敬,忍了又忍,最后咬唇,四姐在家里的时日多,他决定不去打扰。
没人打扰,房间内只有淳于谙,青璃和在一旁服侍的麦芽,偏厅里早早点亮了油灯,青璃和淳于谙坐在桌前,二人正在研究书信。
“你也是想几句啊,这全是我的话。”
青璃写的是给文氏的书信,为了怕文氏惦记,这封信尽可能写的长些,记录北地的风土民情,平阳城苦寒和城北大营的情况,等着淳于谙说几句问候的话,他一直在旁边认真地看着并且沉默。
“就写平安,勿念。”
淳于谙细细思索,脑海里还是这四字箴言,想不出来别的,那些排兵布阵都是机密,对娘亲也不能泄露分毫,平阳天气苦寒,众人皆知,也不用太刻意的写出来,有心派人送皮草,京都天没那么冷,用不上,淳于谙一直在一旁看自家小丫头写书信,给城北大军养的年猪,那些母猪下了几个小崽都要啰嗦一遍,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之后心里会变得温暖。
“噗……”
麦冬和二人保持距离,她知道少将军的怪癖,自动自觉躲得老远,怕像季盼一样被拍飞。自家小姐和少将军在一起,完全用不着她,端茶倒水的事,二人互相做,配合默契,她是房间里最多余的人。
男女七岁不同席,在莫家村不用谨守礼教,可二人也不能单独相处,她必须要在场,否则容易损坏小姐的名节。其实就是晚上老爷和夫人在家里,少将军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可是她眼睛尖,刚才小姐一手写字,另一只手可是被少将军握着的。
麦芽忍不住笑出声,赶紧捂住嘴,见自家小姐回头,她揉揉肚子,小声地道,“少将军,您怎么总是这四个字,平日给我们小姐写书信也是。”
每次小姐收到少将军的书信,表情都会很怪异,小姐说,这些“平安,勿念”是少将军练大字的时候写的,重复写在满满一张白宣纸上,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就裁剪一块,让信鸽送过来。
青璃很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典故,她放下毛笔,回过头看着淳于谙,下午帮助他用药水剃了胡子之后,整个人年轻了几岁,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淳于谙习惯一身黑衣,面上看不出情绪,黑眸幽深,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气势吓到,青璃也是和他相识多年,才逐渐了解他的为人。
“保重。”
淳于谙眼神带着询问,片刻之后,想到两个字,说道,“加上。”
青璃觉得这样的人没办法教育,也未必是话少,是淳于魔头不知道和文氏说什么,有些情感也不会表达。他三岁习武,后来又做了皇子伴读,等到懂事的时候随军出征,凭着实力走到如今的高位。
文氏理解他,体谅他,青璃知晓做娘的不易,所以写了很多在边关的见闻,没有透露军事机密,只说了一些军营士兵对他们少将军的尊重。
信的末尾,青璃问候了几句,拜托文氏多多照顾四婶,她想文姨母一个人不容易,马上过年也是孤单一人,不如去四叔的新府邸,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
夜里,淳于谙又偷偷地上门,二人抱在一起,闹着到深夜,因为腊八,莫如湖刘氏要早起,去学堂那边准备席面的事宜,青璃怕露馅,坚决把他赶了出去。
这几天淳于谙在,青璃一直没有时间进到空间,考虑到晚上要去平阳,她准备了一些做好的干果点心,用食盒包好,想让方侍卫分给城北大营的各位将领,就当做年货,她送给众人的礼物。 ↑返回顶部↑
于嬷嬷跺跺脚,不耐烦,这人真是的,不但秃头,没有眉毛,睫毛,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红疙瘩,像得了什么传染病,她可要远着一些。
“没有头发,还会长出来的。”
秦氏很固执,至少要在莫子山家住上一晚,准备用上最后的杀手锏,生米煮成熟饭,这样的话,谁反对也没有用,万一她运气好,得了孩子,未来定衣食无忧。
“是啊,没头发能长出来,但是没脑子就麻烦大了!”
为了防止被狗皮膏药跟踪,于嬷嬷咬牙,从袖兜里掏出一面小铜镜,这可是花去二百文买的,她丢给紧追不舍的秦氏道,“就当我好心,这个送你了,你先照照镜子再说吧。”
说完,于嬷嬷加快速度,三步并作两步地往前跑,边跑边把包袱斜背在肩膀,有先见之明地用手捂着耳朵,直到她跑出老远,正准备回头看看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声凄厉地尖叫,和着北风,于嬷嬷脚下打滑,差点摔了一个跟头。
到了下晌,晚膳之前,二堂哥莫子华带着小弟子喜归来,堂姐莫青菊和刘小花回来的更晚,带回来几十个猪蹄,但是时间太晚,猪蹄要煮很久,晚饭来不及上桌。
明日腊八,淳于谙晚上离开,回到城北大营去,青璃心疼他要策马狂奔一夜,就故意道,“明日晚上,我和你一起回平阳,年前,把平阳的生意处理一下。”
“恩,平阳比凤阳还冷,穿上那件雪貂大衣。”
淳于谙心里高兴,面上不动声色,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心里说不出的失落,但是作为男子又不能表现出来,城北大军需要他,和大秦的战争也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暂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用过晚膳,窗外一片漆黑,青璃的房间早早点上了油灯,子喜很久才回家,很想念四姐青璃,想要听故事,可是他对淳于谙有种说不出来的崇敬,忍了又忍,最后咬唇,四姐在家里的时日多,他决定不去打扰。
没人打扰,房间内只有淳于谙,青璃和在一旁服侍的麦芽,偏厅里早早点亮了油灯,青璃和淳于谙坐在桌前,二人正在研究书信。
“你也是想几句啊,这全是我的话。”
青璃写的是给文氏的书信,为了怕文氏惦记,这封信尽可能写的长些,记录北地的风土民情,平阳城苦寒和城北大营的情况,等着淳于谙说几句问候的话,他一直在旁边认真地看着并且沉默。
“就写平安,勿念。”
淳于谙细细思索,脑海里还是这四字箴言,想不出来别的,那些排兵布阵都是机密,对娘亲也不能泄露分毫,平阳天气苦寒,众人皆知,也不用太刻意的写出来,有心派人送皮草,京都天没那么冷,用不上,淳于谙一直在一旁看自家小丫头写书信,给城北大军养的年猪,那些母猪下了几个小崽都要啰嗦一遍,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之后心里会变得温暖。
“噗……”
麦冬和二人保持距离,她知道少将军的怪癖,自动自觉躲得老远,怕像季盼一样被拍飞。自家小姐和少将军在一起,完全用不着她,端茶倒水的事,二人互相做,配合默契,她是房间里最多余的人。
男女七岁不同席,在莫家村不用谨守礼教,可二人也不能单独相处,她必须要在场,否则容易损坏小姐的名节。其实就是晚上老爷和夫人在家里,少将军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可是她眼睛尖,刚才小姐一手写字,另一只手可是被少将军握着的。
麦芽忍不住笑出声,赶紧捂住嘴,见自家小姐回头,她揉揉肚子,小声地道,“少将军,您怎么总是这四个字,平日给我们小姐写书信也是。”
每次小姐收到少将军的书信,表情都会很怪异,小姐说,这些“平安,勿念”是少将军练大字的时候写的,重复写在满满一张白宣纸上,等到想起来的时候,就裁剪一块,让信鸽送过来。
青璃很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典故,她放下毛笔,回过头看着淳于谙,下午帮助他用药水剃了胡子之后,整个人年轻了几岁,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淳于谙习惯一身黑衣,面上看不出情绪,黑眸幽深,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气势吓到,青璃也是和他相识多年,才逐渐了解他的为人。
“保重。”
淳于谙眼神带着询问,片刻之后,想到两个字,说道,“加上。”
青璃觉得这样的人没办法教育,也未必是话少,是淳于魔头不知道和文氏说什么,有些情感也不会表达。他三岁习武,后来又做了皇子伴读,等到懂事的时候随军出征,凭着实力走到如今的高位。
文氏理解他,体谅他,青璃知晓做娘的不易,所以写了很多在边关的见闻,没有透露军事机密,只说了一些军营士兵对他们少将军的尊重。
信的末尾,青璃问候了几句,拜托文氏多多照顾四婶,她想文姨母一个人不容易,马上过年也是孤单一人,不如去四叔的新府邸,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年。
夜里,淳于谙又偷偷地上门,二人抱在一起,闹着到深夜,因为腊八,莫如湖刘氏要早起,去学堂那边准备席面的事宜,青璃怕露馅,坚决把他赶了出去。
这几天淳于谙在,青璃一直没有时间进到空间,考虑到晚上要去平阳,她准备了一些做好的干果点心,用食盒包好,想让方侍卫分给城北大营的各位将领,就当做年货,她送给众人的礼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