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5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户部尚书灌下一杯浓茶提神,长长地叹口气:“老夫不想移民,那样的蛮荒之地……老夫也知道移民是必须……就算不移民,南海现在光是内地逃民、流民,就有四五万……
  这次东厂江斌的提议,和内阁不谋而合……通知户部的人打起来精神,移民,加上户籍小改革,估计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不能出错儿。”
  户部尚书的意思,运河一路……且看吧。如果沿海的盐要从海路北上,我们也无能为力。
  张璁沉默。
  自从海路肃清,对大明的影响堪称巨大,想象不到的巨大。光是运河漕运这一项……不说集中两淮盐财富的扬州,京杭运河通过的所有地方,肯定不会同意失去这份财源,这要闹起来……
  内阁六部九卿都愁得慌。可海运对比大运河确实有好处,比如现在谁要从北京去广州,你说走海路还是运河?自然是海路!
  魏国公收到南京书信,一打听,和皇上、徐景珩商议:“以前只是搭配运河漕运,送粮食税银北上……正好这次运河泛滥,沿海人都提议,加大海运力度。还有很多个人要求,海路开通私人船只……”
  徐景珩大体明白形势:“……暂时还是以运河为主,京杭运河不能乱。”
  魏国公瞳孔一缩,知道大明放弃运河运输变成必然,只是缓慢实施罢了,一时心里不知什么滋味。
  “那运河……”那运河,作为中原流动的大动脉,贯穿南北,从隋唐到现在上千年了,中原人对运河都有感情,魏国公也不舍得,更何况,南京?
  徐景珩笑而不语,看到皇上板着小胖脸,一副指挥使你要好好休息,不要关心政务的小模样,小无奈地笑。
  “皇上认为,运河,将来如何?”
  皇上拿一个小毛毯给他盖到腿上,气鼓鼓着腮帮子,出口的话却是眼睛眨也不眨:“灌溉。部分路段依旧作为内陆运河。年到二年内,漕运依旧主要走运河。但民间的老百姓,会用脚投票。”
  魏国公:“!!!”
  魏国公很是伤感:“是臣想得简单了。”老百姓说是不舍得运河,可嚷嚷着走海运大船的,也是老百姓。
  “运河沿路一定会闹起来……缓缓来的话,年到二年,差不多可以。臣就是担心南京。如果没有运河,南京、杭州、扬州……可能都将落后于广州、松江……”
  皇上对此不大了解,看徐景珩。徐景珩倒是没有多大的担心。
  “广州、泉州、宁波、松江一带,自隋唐起就是海运港口,物宝天华,天子南库。南海市舶司起来后,这些港口越发扩建,越发兴旺。但是南京关系到大明西南,整个江南的稳定。”
  “江南还是大明的经济重地,即使未来要从内陆移到沿海,内陆也是宜居之地。我更担心的是,西部和北方。”
  魏国公一听,回忆一下这次来北京的所见,不由也跟着担心:“皇上,海贸兴起后,北方和南方的差距越来越大,要不,也在山东兴建港口?”
  皇上没听明白,徐景珩摸摸皇上今儿的冲天辫:“等皇上到江南一看,就会明白。”
  皇上乖乖地点脑袋,一看滴漏上的时间:“午休!”
  “好,午休。”徐景珩从躺椅上起身,牵着皇上的手一起去午休,魏国公瞧着他们的背影干瞪眼,端着茶盏思考片刻,只能去给南京回信——沿海兴起大势所趋,南京要好好准备,保住自己的优势,布拉布拉。
  皇上和指挥使午休,用午膳,发现天气阴了下来,一起在屋子里不出门——休养中的指挥使,对西洋几何有了兴趣,皇上也就有了兴趣,指挥使的好友们也有了兴趣,干脆,一起学习《几何原本》。
  皇上的老师伴读玩伴们,院子里的侍卫们一看,好嘛,这样功夫高的人都学习,我们也学习。
  文老先生乐哈哈地笑:“不学习,怎么练好功夫?”
  众人纳闷,学习和练习功夫有关系?可指挥使慢吞吞的目光环视一圈儿,各个都低头装乖,无他,他们这段时间都放松学习了。
  尤其是皇上。
  皇上自从指挥使醒来,每天拉着指挥使撒欢地疯玩,不玩的时候就赖着指挥使,非要指挥使教导他功课,他才肯学……指挥使正是心疼皇上的时候,自然是皇上怎么闹都答应,亲自陪着皇上斗鸡遛鸟、陆博投壶……
  可是指挥使每天固定的读书时间不变,皇上这小学生,每次都成陪客……如今指挥使一说学习,皇上立马装乖的不得了,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明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