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一只独秀 第6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间哗啦啦啦的过去。
  周子青伤养的不错,已经能从轮椅上站起来,拄着拐杖还能走几步。
  徐承光和周子青说是补习老师的关系,实际上没过多久,这关系就变了。
  徐承光是数学爱好者,对于国内外的数学竞赛,他都有关注,平时的爱好也是这些,和别人没有共同话题,周子青脑子聪明,和她讲数学,一遍就通。艰涩难懂的,给她点时间,自己揣摩会,也能顿悟。
  在周子青能走,以及努力学习的时候。云海市数竞比赛悄悄进行了。
  比赛场地落在十三中。
  整个云海市学习数竞的学生,有各校老师领队参与了比赛。
  师大附中在云海市是竞赛强校,五大学科中,在云海市都有着亮眼的成绩,虽然是强校,却也不是一枝独秀。
  近年来,其他高中也发现在数竞比赛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也能增强学校知名度,以及权威性。也都自发开始注重竞赛起来。
  市一中,本身就在生源上就比师大附中要强,弱就弱在缺乏专业师资。不是说授课老师不好。数竞是一种专业性质的比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智商高低,有专业的老师对题型的理解,和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点上目前云海市其他高中,还没有能超过师大附中的。
  在专业化和规模化上,师大附中要拔得头筹。
  周子青从黄雨他们那里听到了最后的初赛结果,两场考试,总分三百分,金牌一等奖录取线是125分,人数是70人,银牌二等奖录取线是95分。人数是103人,铜牌三等奖录取线80分,人数是76人。
  这次录取线都提升了,上年金牌录取线是115分。
  师大附中这次是竞赛班一组全员参赛,囊括了金牌,银牌,铜牌无数。三十几人参加,最次是也是铜牌。这在所有学校中成绩是非常可观的。
  尤其金牌一等奖里,七十人,有十三人是师大附中。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师大附中骄傲的。
  周思念参赛了,成绩是107分,获得银牌。
  要知道周思念才高一,就是银牌,明年可期。这是师大附中竞赛班老师对她的看法。
  后面的复赛事情,周子青没在过问,反倒是徐承光不知道从哪里打印出两张试卷来。
  兴致高昂的拿给周子青,“这是今年云海市的竞赛试卷,你做吧。”徐承光知道周子青在师大附中上学,也知道她进了竞赛班,可惜腿受伤请假,没参加这次数竞比赛。
  暗自替她惋惜,在徐承光看来,周子青完全有水平参加竞赛。
  周子青拿到试卷,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过徐承光让她做,她就做了。
  没按照标准考试时间,就是做完一张接着做一张。
  不愧是竞赛题目,这试卷难度,是高于目前高中是实档水平的,接近高考难度。后面解答题是远高于高考难度的。
  周子青两套试卷做完,脑子都嗡嗡的。涵盖知识太广,一道道题目又艰涩难懂,一丁点不注意,就踏入陷阱。
  让周子青自己说,这试卷不好做。
  徐承光拿着周子青做好的试卷就走了,说回去找人批改试卷。
  没过几天,徐承光高兴中又夹杂着惋惜,“你说你上个楼梯怎么这么不注意,金牌丢了吧?”
  周子青才知道自己水平是金牌,笑着说,“不是还有明年么?不急。”
  天气开始冷的时候,周子青伤养好了,不用拐杖,不用人扶着也能好好走路了。
  师大附中这边,期末考试成了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挂在嘴边的常说的字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