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一只独秀 第10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神期待无比。
  周子青浅笑一声,拒绝,“我还有专业课作业没有做完,目前正打算进去一个学习小组,还有很多书要看。我就不去了。”话一说完,周子青转身就走。
  江涵楞在原地,脸上挂着失落,微微拧着眉头看着周子青离开的背影,心里情绪低沉。周子青总是在拒绝他,隔着一道厚重没有一丝缝隙的墙壁。他不信周子青不明白他的心思,她是太聪明了,一点机会都不给。
  周子青去小组活动室。
  五个人都在,临近科技展览会,正在做最后技术调整,周子青单独给自己收拾出一片地方,
  别人没事叫她的时候,她会安静的坐那看书写作业,她大多数的专业课书都在活动室。很多人都是放在寝室里,学习写作业不是自习室就是图书馆,但是最多的还是在寝室里。
  周子青不喜欢寝室,那就是个睡觉休息的地方,是天黑要回去地方。
  孙尧,萧红歇息的时候,会跑过看周子青做作业,偶尔提出一点意见和指导。高林,陈天阳虽然和周子青也熟,可这两人典型属于自己一看就会,就是不会教人的。周子青现在大一,专业课础理论还在学习中,这俩都是站在大三高水平下指导,周子青回回听一遍,就要扒拉很多东西。
  好在孙尧大二的课本放在活动室,周子青也会借来看看。
  整个创新小组,周子青和顾时雨接触是最少的。但是不得不说,他脑子很聪明,属于自带天赋的天才型选手。大多说的时候少,做的时候多,在同属的专业课上,老师有时候做ppt案列说明,还会把顾时雨的作业放出来。
  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顾时雨的名字,真是如雷贯耳。
  朱玉晴参加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看的出来她对这个结果有点不太满意,吴淑贤说,她甚至跑到外语系,让人帮忙纠正她的发音,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可二等奖和一等奖到底不一样,就好像一等奖代表具有很强专业水平,三等奖则像是参与奖似的,卡在中间的二等奖,就显得不上不下,没什么含金量。
  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辰光学生,迎来了一个喜讯。
  那就是全国首届计算机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也被称为计算机智能竞赛。是有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指导学会,软件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等联合创办。
  竞赛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推动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提升智能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发掘英才,促进交流。
  虽然主要面对高校学生,但是报名条件里,如有一个非大学生入口报名,这就意味着,这次竞赛对社会上有兴趣,有能力的个人也可以参加。
  可单人参赛,也可以自由组队,组队成员不能超过三人,允许本校跨年级,跨专业。
  计算机人工智能创新的作品是开放式命题,只要参赛者应允发挥创新能力,探索实际应用场景,原创可视化展示作品。
  作品评审分为四个方向,选题定位20%,社会价值35%,技术能力35%,材料规范10%。
  奖项设置很优秀,现金奖励不算,会颁发奖项证书,更重要的是,会获得国家给予扶持奖励。
  这个消息一出来,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都跟着沸腾不已,不过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一学生也兴奋,起码他们选择的这个专业是受重视的。
  可这个竞赛,却在创新小组里发生分歧,因为参加完科技展览之后,他们要跟着教授做定向研发实验,要是再参加智能讲塞,时间上,精力上都来不。
  顾时雨第一表态,他不参与,他会跟着教授做实验。这里面代表的含义,实际上高林,陈天阳,萧红他们都是知道,一旦研发成功,注册专利,发布产品名单上一定会有他们的名字。别小看这个名字的分量,本科毕业申请国外就读,以及加入其它实验研发室,都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的。
  事情是这样没错,可放着这样一个大好竞赛不参加,总觉得很遗憾。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痛苦,惹得孙尧叹息不止。
  周子青在听完他们的议论之后,突然放下手里书,脑子里有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正跃跃欲试的往上冒,“我有个想法,想说出来给你们给你参考一下。”
  周子青一张嘴,活动室里,就连顾时雨都扭头看过来。
  “大青,你想说什么啊?”真是难得,周子青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这个活动室的人都知道。可认真归认真,积极性总是欠缺了点。
  这次还是头一回她这么主动积极发表看法。
  周子青看着其他几个人,笑着说,“我现在大一,有时间有精力,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次竞赛也大多是大二和大三的学长学姐参加,大一学生想参加可储备知识有限。所以我的提议是,组队报名参加,你们依然跟着徐教授做实验研发。例如,以孙尧的名字报名,孙尧只要抽出空暇时间提出创意方向。材料实验,写报告后续工作完成我可以代劳。当然可以把我当成工作上的下属,孙尧提出决策,我来完成,如果不满意,我可以修改订正满意。作品完成,孙尧拥有这个作品的所有权,以及万一获奖,奖项也都归孙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