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刻,顾觉非的心底,竟涌出了一股难言的沉重:心里想的时候是一回事,可当人真真切切跪在自己面前了,才知前尘恩怨尽数涌来,是什么感觉……
  一片寂静中,顾觉非竟然没动。
  过了许久,他才终于伸出手去,接过了拜师帖,凝望着薛迟。
  “乃父薛况,戎马一生,功在千秋。然一朝殒身,埋骨沙场,与匈奴之战未能毕其功于一役,终为我大夏百年憾事。”
  “我虽与他相交不深,却曾仰其英雄气概,亦惋其早逝英年。”
  “今日收你入门,不祈你铁甲征战、建功立业,但求栋梁社稷于庙堂,饱食黎民于江湖……”
  话到最末,却像是喉咙里有千刀万剑在划!
  握着拜师帖的手半笼在袖中,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顾觉非手背上,那因为用力到了极点而突起的青筋……
  即便是薛迟,也只能看到这曾与自己父亲齐名的男人,那一张没有丝毫情绪起伏的脸。
  唯有这一席话,深深地印刻在了他脑海中。
  “学生受教。”
  他躬身一拜,起身后又加三叩首,一拜三叩首,行的便是拜师礼中最重的“三拜九叩大礼”。
  每一拜一叩首,皆毕恭毕敬,没有半分的松懈。
  这一刻,整个阅微馆都安安静静地。不知道是为昔年那个葬身沙场的大英雄,还是为了顾觉非眼前这一席话……
  唯有永宁长公主。
  人站在陆锦惜的身边,远远看着下方那一幕,脑海中却回荡着方才顾觉非说的“仰慕”和“惋惜”,只觉得骨头缝子里都在冒寒气。
  声音,只从牙缝里挤出来:“虚伪!”
  作者有话要说:  并没有时间试飞我的无人机……
  ☆、第72章 孤盏照影
  什么“百年憾事”, 什么“仰其英雄气概”,什么“惋其早逝英年”!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不正是他顾觉非自己吗?!
  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满面的假仁假义,如今还收了薛况的嫡子为学生, 说着这一番冠冕堂皇的“圣人理”“先生训”!
  更可怕的是……
  在这人潮拥挤、甚至整个京城都为之瞩目的阅微馆,知道这一点真相的人,除却顾觉非自己, 也就她一个!
  说什么薛况谋反无人知,他顾觉非做的这一切,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
  这一瞬间,永宁长公主都说不出自己心底到底是什么感受了。
  她只是觉得折磨。
  此时此刻,站在阅微馆, 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 却根本无力去阻止, 更不敢将真相宣之于世人。
  纵是在风云起伏的朝堂站过十数年,可她竟无法强迫自己在此地再立足哪怕片刻!
  “不看了, 绣寒, 我们回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