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女人的价值,可不仅是传宗接代,娶了像程慧这样的儿媳,董夫人觉得董家还能再兴旺三代。妻贤夫祸少,程慧的贤,不在替董劲秋纳妾上。
  董劲秋在何处为官,程慧必然会在当地找一块地试种。
  经常在田间地头打转的官夫人能有几个?
  前人总结了不少农书著作,从培育良种,到施肥管理,都有许多知识,不是老百姓不想种好田,是识字率不高,农书难以普及。
  没关系,老百姓不识字,程慧识字。
  她没有出嫁时就打理过自家田庄,虽然不能在山东推广种花,但要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程慧愿意下功夫去钻研,董劲秋支持她这么做,为她抵挡了许多流言蜚语。
  一开始,程慧这样做,受到了很多质疑,外人觉得是官夫人的惺惺作态。
  程慧坚持做了三四年,质疑的声音变小了,她找的试验田,原也不是多肥沃的田地,却在她的管理下,有了明显的高产出,不用谁再强制要求,人人都想问程慧讨主意,模仿她的种田方式……大魏这么大,仅靠一个人呕心沥血去变革,成功的机会很渺茫。
  但如果人人都力所能及多做一些,管不好整个大魏,就管好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片地方,这样做的人多了,变革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变革分两种,一种是激烈冲突,另一种是润物无声,减少了被抵制的风险。
  第708章 :登基大典
  改革,要改变什么?
  要让程卿回答这个问题,她的答案是思想。
  思想不变,社会固然一时变好了,那也是昙花一现。
  新启五年,北齐和大魏正式和谈,阿古拉遣使臣到京城,签下了十年不犯边的“和书”。
  程卿对这份“和书”不太信,阿古拉不是老实了,而是北齐的国力不允许他继续打仗,休养生息十年,再和大魏开战?
  想得美!
  程卿很想把阿古拉的使臣赶跑,但她不能替孟怀谨做这个主。
  新启五年是孟怀谨登基的第六个年头,孟怀谨不过才三十出头,程卿已经见他鬓边有了几根白发。萧毓仲真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孟怀谨为了把大魏从崩散的边缘拉回,几乎熬干了心血……所以不仅是北齐没办法继续打仗,大魏这边也盼着休战。
  十年休战,休整的亦是大魏的国力。
  在北齐的使臣交了和书后,两国全面停火,俞将军终于能回京。
  俞显用了六年时间,完成了“俞千户”到“俞将军”的转变,再没有人会把他看成锦衣卫千户,他是抗击异族入侵的英雄!
  俞显终于敢回山东老家了。
  俞大人辞官后没有再出仕,和俞显七叔一起,在老家办了学堂,哪怕俞显用战功洗掉了身上的污名,俞大人也没有重回官场,看样子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余生的事业。
  俞显和亲爹和解了。
  他在外打仗时,俞夫人担心他的性命。
  如今打完仗,俞显没缺胳膊没缺腿活着回来,俞夫人又操心俞显的婚事。
  谁家二十多岁的儿子还不成亲?
  俞显振振有词:“陛下潜龙时,不也一直没娶妻?邺王比我还大些,我看他也没娶妻的意向,我算是明白了,成家生子太误事!”
  北齐虽然撤兵了,但只要阿古拉一日不死,战争早晚都还会爆发,俞显的意思是阿古拉不死,他都不会考虑成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