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虞璁看了数据半天,觉得哪儿不太对。
  他当时看明史的时候,只对朱元璋朱棣、嘉靖万历那两段感兴趣,毕竟是猛人神人层出不穷的光辉岁月,哪怕拍成电视剧都好看的很。
  可对嘉靖以前的两朝,他只是略读了几段通史,没怎么关心过具体的事情。
  可是前朝明显发生了什么,让大明朝的海军力量明显江河日下。
  这事儿也不能老麻烦自家阿彷,皇帝想了想,又吩咐鹤奴把徐大人给找来。
  封建社会就是好啊,加班费都不用给。
  似乎从他跟徐阶认识开始,两个人交流公务都不管早晚,半夜有事都敢来敲门。
  比起杨慎,徐阶更深谙为官之道,在官场里短短几年就看得清大事态。
  比起杨一清,徐阶又多了几分忠奸难辨的圆滑和制衡,也正因如此,虞璁才某些中恶难辨的问题上,才更放心找他。
  ——毕竟开放海禁这件事,在目前的舆论看来,简直比拆了孔庙当窑子还离经叛道。
  在等待徐大人的这段时间里,皇上把兵部的折子看完,又意外的发现了第三摞。
  第一摞被鹤奴分为歌功颂德,鼓吹皇上如何英明神武的。
  第二摞被判为有理有据的分析,干货满满又颇有创新的。
  这第三摞……居然是几个老臣的辞职信。
  虞璁哭笑不得的翻了翻折子,内容还差不多都是那个论调。
  要么说身体越来越差,要么说自知愚钝难迎圣意,全是要告老还乡的。
  很明显啊,有几个老家伙发脾气发不过他,讲道理又讲不出道理,索性掀桌子不干了。
  不干了正好,眼瞅着新科举改革,未来要涌入的新鲜血液会越来越多,巴不得再多走几个。
  皇上抿了口奶茶,笑眯眯的批了个准。
  徐阶居然没回府,还呆在衙门里看书呢。
  一听虞大人过来找他,他披了袍子就跟着上了玉辇。
  “徐大人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家呢?”鹤奴跟他处的熟了,忍不住关心道:“当心着凉啊。”
  “我是感觉,皇上最近肯定会找我,这几日都留宿在衙门里。”徐阶想了想道:“毕竟这开海禁之事,确实同前朝的论断截然相反,那些老臣必然是不会同意的。”
  哪怕好话说尽,把事实和证据全部都摆在眼前,某些守旧派的也会临时性耳聋眼瞎,油盐不进。
  他甚至隐隐担心,陆大人会不会又跟几年前一样,再把那些棍棒全拎出来。
  虞璁这头一盏茶还没抿完,徐阶就到了乾清殿里。
  皇上如此聪明的人,当然意识到他就在衙门里呆着,不然不可能来宫里如此之快。
  “朕问你,”他开口道:“弘治年间有关海运的资料,怎么会如此之少?”
  弘治皇帝是朱厚照的爹,也是明朝里难得的明君。
  作为大航海时代和海禁时代的中间点,这一段历史里有关航海的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