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他还托人送了一本自撰的书来, 听说是无论如何都要转交给您。”鹤奴起身拨亮了烛火,眨眼道:“陛下要看看么?”
  “叫什么?”
  “《洗海近事》。”
  没听说过啊。
  虞璁如今吃饭也没微博美剧可以刷,索性看些书本折子, 此刻点了点头,示意他把东西拿过来。
  这册子并不厚,但明显是他一人所撰, 左右翻了两眼,竟然都是用兵之法。
  虞璁严肃了神情, 一面叼着酥脆的虾饼,一面开始看他写的序。
  这个人写东西,完全不按套路来。
  古代的兵书很多, 自己闲着无聊也翻了不少,但是那些兵书策论大部分参考的都是前代的战役或者各种经验。
  可是这位仁兄可不一样……他参考的,是易经。
  所有的纵横捭阖,生杀逃追,都与易学中的种种玄秘相结合,又延伸出无穷的深层次问题来。
  这个晋江人虽然只有二十六七岁,但无论是思考的战略视角,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都远超于寻常层次的人。
  皇帝一开始看的还有点跟不上思路,本身四书五经里就没怎么读易经,也确实整不明白那些个乾坤罡煞的东西。
  但是他越想越觉得熟悉,直到整本册子翻完,记忆里才终于跟电路接通了一般。
  俞-大-猷!
  传说中的 “戚虎俞龙,杀贼如土”,戚就是戚继光,俞就是俞大猷啊!
  虞璁一拍脑袋,猛然间什么都想起来了。
  之所以这位老兄在自己的脑子里没什么印象,因为他这辈子都不得志,本身并不是个当官的料子。
  明朝在崇文轻武方面,跟宋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武功兵法学的再好,不会在官场里搞人际关系,就永远都得不到重用。
  也正应如此,后人更多的知道那老油子胡宗宪,却不清楚这看似籍籍无名的俞大猷。
  他的一生,是“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
  单纯论做人之圆滑,他确实不如戚继光,屡屡得罪人而无法施展抱负,过得相当憋屈。
  但是据说,这戚继光和俞大猷可比试过一次。
  戚继光作为武道宗师,使得是刀法和长枪,最得意的就是杨家的六合枪。
  而这军神俞大猷用双手长剑之法不仅打败了少年英才戚继光,当年南下抗倭的时候路过少林寺,把人家武僧都打到心服口服。
  ——为此老方丈派了两个和尚跟着他学艺,三年才归。
  后来这个猛人还写了本《剑经》流传于世,虽然名字叫剑经,打开一看却是剑法,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皇帝拿着书左看右看,虽然还是死活没读明白,但是明显坐不住了。
  鹤奴是个何其精明的人儿,此刻只笑道:“要不,现在就把他叫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