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越是这样,虞璁越神情严肃,没有半分的亲昵。
  这道线必须要画好才可以——往后还要立下宫规,严令子孙不得染指女官。
  “你们二位拿好纸笔,记述此次的每一句核心问题。”虞璁淡淡道:“今天之事,非常重大。写好之后直接送交杨首辅,不得外传。”
  两个小官忙不迭应了一声,哪里敢怠慢。
  “朕今天来,是问你白银问题的。”虞璁看向坐在最前方的戚灵,不紧不慢道:“你出身民间,应最清楚如今往来收支的法子,现在是怎样的情况?”
  戚灵没想到皇上会问这个,但站起身时,便开始条理清晰的陈述起来。
  “民间称银为‘朱提’,算是预定俗成的交易往来之物。”戚灵简单道:“虽然有大明宝钞、嘉靖通宝等流通,但实际使用者寥寥无几。”
  缙绅大户收租的时候,要么收银子,要么收米粮等实物。
  在宣德、正统年间主要的交易凭证是布匹,成化、弘治期间用的是各种样式的花银,还有银珠等特殊物品,作为百姓之间持有的钱币。
  虞璁听到这里,皱眉道:“既然说要用银,为何又遮遮掩掩,交换些银钗银珠?”
  “陛下日理万机,恐怕有所不知。”戚灵不疾不徐道:“洪武三十年曾经出榜昭示天下,只许用钞,不许用金银交易,一旦被发现不但会被抄家,全族都可能被贬至塞外。”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皇帝心想老朱爷爷真的是越搞越乱,无奈道:“如今朕看见有细丝纹银交易往来,可是怎么也不流行?”
  百姓们现在买卖交易的时候,根本没有固定的通用货币,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陛下,因为白银也有造假的情况。”
  戚灵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身后两个负责记录的文官不由得一震,生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问题是虞璁是支付宝用惯了的现代人,现在出门游玩也是虞鹤陆炳负责掏钱,哪里了解这么细节的东西。
  他反而心里生出几分好奇,挑眉问道:“银子怎么造假?”
  “有好几种,可以在银中兑了水银,让银子加重,”戚灵也不怕得罪谁,只坦率道:“也有奸商在银钱面上撒上铁沙,在四角钓上铜,甚至在银钱旁边烫一层锡。”
  “不对啊。”虞璁听到这里,心中疑惑更深:“那宫中熔铸的通宝铜钱,又流通至了何处?”
  戚灵思索了片刻,只不确定道:“微臣在衙门里当差一年,大致听说了些。”
  这朝廷里虽然有正规发行的嘉靖通宝,但是基本上都流入了皇族宗室,前后流通不过方圆两千里,到了山东那边都已经是银钱杂用了。
  虞璁听完了大致的情况,忽然明白了一个事情。
  历史上的明王朝到了这个份上,已经是靠昔日的底蕴吊着一口气了。
  “黄公公,上茶。”
  他沉默地喝完一盏茶,半晌都没有开口。
  很多问题的背后,在最深层次里,都是经济问题。
  大明朝哪怕连着三代都是穿越者执掌,都未必能建立所谓的民主制度,因为经济基础根本不够,该萌芽该发展的统统都没有。
  任何超前的意识,都需要经济的积淀和支撑。
  听了戚灵的这一番陈述,再结合自己从前看书时了解到的一些问题,他的后背竟涔涔的冒出冷汗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