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72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满仓的粮食与谷物,有欢声笑语,孩童可以背诵诗词歌赋,商人从遥远的大明而来,我们拿出货物交易,船只停满港口,船帆与日月旗在风中飘舞……”
  “那时候,爷爷老了,父亲会出来管事,而我也将承担重任,规划好封国之中的一切。那里不是有土著,皇上说过,那些土著也是黄皮肤的人,与非洲的黑皮肤的人、西方白皮肤的人并不同,反而更像是我们中原人种。”
  “所以我打算是将这些土著同化为大明人,学习大明的文字,穿着大明的衣裳,掌握大明的技术,让他们成为封国里的重要力量。十年之后,那里的人口最好是能到八万至十万,二十年之后,能有二十万……”
  人口的扩张是封国建设的关键,这里的人口增长,除了自然生育外,主要是“拉拢”更多的土著加入,还有未来超远航贸易带来的人口。
  朱瞻基讲述着未来的燕国,朱文奎听得连连点头,看着眼前的朱瞻基,他虽然还小,却是一个极有主见与想法的人,现在给他一片天地,说不得能做成大事。
  父皇说过,美洲未来到底听不听大明差遣与号令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明的文化与火种能留在那一片土地上,就是大明的胜利。
  这可以理解,像是朝鲜国、以前的安南国,都是中原文化圈内的国家,无论是制度、律令还是礼仪,甚至于文字,都在效仿或直接使用中原王朝的。
  文化的认同,让朝鲜国更倾向于臣服大明,文化的根基存在,也让大明能更好地将安南国化为交趾郡。根基在文化里,打下文化的根,日后怎么都好说。
  朱瞻基头脑清醒,虽然有些勾勒与畅想不够清晰,却已经有了大致方向,也明白了日后所作所为的重点在何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