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睛怎么红红的,不会真的听哭了吧?”
  丹德很少开玩笑,上一次开玩笑是术后第一次开嗓说话,他告诉薛霁真别着急,问题不大,休息好了还能继续唱,演唱会票都卖出去了,哪有退回来的道理,唱完这一场,回头又能扩张几千亩的草场……
  薛霁真哼哼一声:“我是揉眼睛揉的。”
  “你月底就要上剧了,现在还这么闲?”
  “这么闲?早知道我躺在家里不来了!”
  丹德这才搂着他的肩膀推着人一起去分蛋糕:“庆祝我巡演继续的蛋糕,听说你喜欢吃蛋糕面上的,喏,让你吃个够。”
  薛霁真这才重新绽出笑意:“本月的放纵名额用过了。”
  “你不吃?”
  “小吃一块吧。”
  薛霁真很矜持的递盘子。
  丹德懂了,给他削了一整面下来。
  *
  蹭了丹德的蛋糕,薛霁真又去看汪宣凝的期末大戏。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汪裕也在。
  否则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可就说不清白了。
  台上一群大三戏剧生演的是经典剧目《雷雨》,薛霁真虽然没上过一堂正儿八经的科班表演课,但高一必修课里有这么一篇,他至今还记得,甚至能背上几段。
  汪裕很少点评,只在幕与幕的间隙里和他说话。
  “你看汪宣凝,她演戏就过于自知之明了。”
  薛霁真大概能体会到汪裕的意思:说的是汪宣凝很清楚自己的本事,她演起来,有种“我在演戏”的自觉,有些表情、台词,仿佛既定了一个参考答案,看得出来功底不错,却因此而缺少一种代入的感觉。
  “你觉得她演得好么?”
  汪裕神色严肃,薛霁真也实话实说:“她演得不是角色本身,而是别人演绎过的角色。”话有点儿绕,但是这么个意思。
  《雷雨》这种经典,有无数前辈贡献过绝佳演绎。
  汪宣凝的参考答案,参考的就是这些前辈的表演。
  “人们对经典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经历过一次次的不同演绎,好得显得越好,时间越长就更好!但我还是失望啊,她似乎并没有做太多自己的思考。”
  汪裕嘴上说着失望,其实也没多着急。
  毕竟汪宣凝还小,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理解、去经历……
  出了剧院,汪裕又问起薛霁真之前的面试。
  “还不知道有没有后续,芙姐一边还在给我接触电视剧剧本。我知道这个本子很好,在此之前关于江裕礼的传记改编,基本集中在后期事业飞黄腾达和一些爱恨纠葛,但它不一样,它挖掘出了很多没有面世的东西。”
  汪裕点点头:“演绎名人名角就是这样,成了才是经典,可经典是那么好塑造的么?得有新的东西才行!”
  “那些拍烂了的内容,嚼了千百遍早就没味儿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