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多塔山不愧是,琅琊域内有名的名胜之地,码头规模远非宋城可比。除了多如牛毛的路边摊,道路两侧还开满商家,说一句生意兴隆是半点不过分。
  一行四人并没有,在码头消遣购物的想法,倒是秦宇赶路时,看到比较有意思的三家店铺。
  没进去,但从悬挂的横幅来看,能猜到售卖的是何物。
  第一家店,横幅上书——百年店庆,优惠大酬宾,进店消费一律八折。
  第二家,字数略多——提价再降价,专宰过路客,旁边放的狗屁,着实臭不可闻。
  第三家,相对最简单——隔壁兄弟骂的极好!
  秦宇走过的时候,还远远看到,许是三家店铺的伙计,正在远远喷着口水大骂。
  一个个面红耳赤,恨不能撕烂对方的嘴,却没哪个真正动手,顶多就是耍了一手,花里胡哨的嘴炮功夫。
  沸沸腾腾,吸引了诸多往来行人驻足观看,旁边其余商铺伙计,冷眼旁观看戏,嘴角噙着一丝神秘微笑,像是在说狗咬狗一嘴毛。
  却没能发现,这三家店伙计骂的热火朝天,一个个拍胸脯比划,说咱们店货真价实,谁说谎话谁家红杏墙外喷香之类的赌咒发誓,吸引了相当一部分驻足之人进店。
  相较之下,比附近其余店铺,生意好了不止一点半点……算是个不错的商家手段。但能用处这一招的人,估计也很不简单,否则那些伙计们变着花样的骂人趣话,足够让心胸不甚宽广的,当场喷出几口老血。
  出了码头,眼前就是多塔山,这处景盛之地,如今掌握在一家名为云霞派的宗门手中。
  登山游览,寻觅机缘也好,探古访幽也罢,统统买票登山,一人一颗青金铜板。
  中荒神州只有大秦一国,传承至今从无更迭,建立起了行于天下的货币体系。比如青金铜钱,便是两种特殊炼器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特殊防伪手段炼制而成,发行者是大秦帝国户部,可在整个中荒境内流通。
  青金铜钱的发布,不止是以秦帝国强大国力为保证,更是因为这种仙家手段炼制的铜钱,本身就可以当做是,一件功能微弱、单一的灵器——即吸纳天地灵力的容器。
  每颗青金铜钱,都能吸纳一定量的天地灵力,纯粹无比可被修行者直接吸收,免去炼化过程——简单说,它可以直接帮助修行者加速修炼,转化为体内力量。
  当然,事实上很少会有人这么做,因为吸纳灵力之后,青金铜钱就会破损,失去本身价值。而修行者所得灵气,与青金铜钱本身的购买力相比,根本就不成正比。
  对修行者而言,一颗青金铜钱不算什么,可架不住“积少成多”“堆沙成山”这两个词。而每一年,慕名前来多塔山的修行者,数量如过江之鲫,茫茫然何其多也。
  更别说,因此衍生的各种附属产业,比如刚才秦宇一行四人经过的那座繁华码头。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铺面,都是云霞派的产业,而且只租不卖。
  这又是一笔,细水长流的财源,再加上云霞派向来擅长做生意,身家丰厚富得流油,那是人尽皆知。
  能省则省,对秦宇而言,花出去一颗青金铜钱,便等于浪费了一笔灵力,所以依旧是杨帆山出面。
  这位杨家公子花起钱来,可说是眼都不眨,如果不能渡过眼前一关,那就只有一个“死”字,哪还能管这些。更何况,钱是杨家出的,又不是他的钱,有什么好心疼?
  交纳四颗青金铜钱,拿到一块登山木牌,材质看不出什么,但手感却很不错,上面刻着“山间有塔,塔中藏灵”一句揭语。
  字刻的极好,可见是出自大家,秦宇手指下意识捻了几下。
  山脚下,负责发放木牌的云霞派女修,微微一笑开口,“客人若是喜欢,下山时可以将木牌带走,只需三颗青金铜钱。”
  杨帆山二话不说,抓出一把青金铜钱,数了十二颗。
  女修清点无误,微微一笑,“好了,我记录在册,四位客人的登山木牌,都可以带走。”
  四人登山,多塔山以山上几百座石塔闻名,自然不是浪得虚名,登山不过几十步,就有一座石塔映入眼帘。
  石塔呈六角,建造方式古朴,与当下建筑风格不同,表面留有明显的岁月痕迹。
  石材斑驳,随处可见青苔,塔身上似乎有一些文字,只不过如今早已模糊不堪,只能隐约看到一些,残余下来的笔画痕迹。而如今,络绎不绝的登山修行者,大都选择在这座石塔前驻足,认认真真打量一番,试图破解这些塔身上的文字内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