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第146节(1 / 4)
谁都知道这个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若大家都种了地瓜、种了茶树,结果李家的作坊不收,那可就是一文不值,谁都不敢拿一年的收成去赌。
如今虽然各村都损失了一些荒地,但到底是给大家都谋了个好出路,似乎刚才的憋屈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暖房里的气氛这才又重新热络起来。
“江东家,你们村里的琅琅书声太让人羡慕了!我们村的孩子也能送来上学吗?”
这回开口的依旧是张家庄的张族长。
别的人只看到小柳树村突然的富贵,但张族长却觉得小柳树村改变的这一切根源都出在李家的头上。
细究起来,李家的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家有读书人。
再看看小柳树村富贵之后第一时间就新办的学堂,张族长觉得自己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这可不行!我们村的学堂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办起来的。”这个要求江亭长第一时间便无法接受。
只是他警惕的盯着张族长的样子,越发让张族了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你花了什么功夫?房子是人家江东家建起来的,先生也是李秀才请来的!”
“江大哥,怎么说咱都沾亲带故,咱们村里也有你们江氏的外孙,又不是什么外人,难道你就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当一辈子睁眼瞎吗?”
张族长软硬兼施,这回是铁了心的要让村里也出几个读书人。
读书好啊,读了书才会识字明理,与江婉的想法并不冲突。
“三叔,张族长说的也不无道理,各个村也有不少江氏的血脉呢,如果真心求学的,送到学校来也不是不可以。”
“但我得把丑话先说到前头,我们村的学堂只对我们村的孩子免费,各村有意向上学的,得自己准备束脩。”
江亭长看着江婉一脸无奈。
之前的事情两人都统一进口径,却没料到张族长会提出送孩子来读书的事儿。
可惜江婉已经答应了,他也不好再反对。
所幸重视读书的人只有这个张族长,其他人听了不置可否倒让他松了口气。
小柳树村所有的变化都是因读书人而起,现场再没有人比江亭长更知道读书的意义。
直到将这些人打发走后,他依旧眉心紧蹙,“婉丫头,咱们学堂也要对外村人开放吗?”这样村里可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万一别村的人也都学了本事去,小柳树村还有什么优势呢?
江婉倒是很理解他的想法。
毕竟这是一个敝帚自珍的时代,大家坚信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个不怎么样的手艺都是自家人代代相传。
“三叔多虑了!”
“先不说其他村子有多少人舍得花钱来让孩子读书,就算有天赋极佳的子弟,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坏事。”
“读书人讲究师承,哪怕他将来达到多高的高度,也不能不尊师重道。况且读书人重视同年、同窗之义,从咱们村学堂出去的学子,多少也能互相有个照应,总比将来单打独斗、势单力孤的好。”
江亭长听了江婉的解释,立马汗颜。
“是我考虑不周!”是他的思想狭隘了。 ↑返回顶部↑
如今虽然各村都损失了一些荒地,但到底是给大家都谋了个好出路,似乎刚才的憋屈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暖房里的气氛这才又重新热络起来。
“江东家,你们村里的琅琅书声太让人羡慕了!我们村的孩子也能送来上学吗?”
这回开口的依旧是张家庄的张族长。
别的人只看到小柳树村突然的富贵,但张族长却觉得小柳树村改变的这一切根源都出在李家的头上。
细究起来,李家的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家有读书人。
再看看小柳树村富贵之后第一时间就新办的学堂,张族长觉得自己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这可不行!我们村的学堂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办起来的。”这个要求江亭长第一时间便无法接受。
只是他警惕的盯着张族长的样子,越发让张族了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你花了什么功夫?房子是人家江东家建起来的,先生也是李秀才请来的!”
“江大哥,怎么说咱都沾亲带故,咱们村里也有你们江氏的外孙,又不是什么外人,难道你就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当一辈子睁眼瞎吗?”
张族长软硬兼施,这回是铁了心的要让村里也出几个读书人。
读书好啊,读了书才会识字明理,与江婉的想法并不冲突。
“三叔,张族长说的也不无道理,各个村也有不少江氏的血脉呢,如果真心求学的,送到学校来也不是不可以。”
“但我得把丑话先说到前头,我们村的学堂只对我们村的孩子免费,各村有意向上学的,得自己准备束脩。”
江亭长看着江婉一脸无奈。
之前的事情两人都统一进口径,却没料到张族长会提出送孩子来读书的事儿。
可惜江婉已经答应了,他也不好再反对。
所幸重视读书的人只有这个张族长,其他人听了不置可否倒让他松了口气。
小柳树村所有的变化都是因读书人而起,现场再没有人比江亭长更知道读书的意义。
直到将这些人打发走后,他依旧眉心紧蹙,“婉丫头,咱们学堂也要对外村人开放吗?”这样村里可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万一别村的人也都学了本事去,小柳树村还有什么优势呢?
江婉倒是很理解他的想法。
毕竟这是一个敝帚自珍的时代,大家坚信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个不怎么样的手艺都是自家人代代相传。
“三叔多虑了!”
“先不说其他村子有多少人舍得花钱来让孩子读书,就算有天赋极佳的子弟,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坏事。”
“读书人讲究师承,哪怕他将来达到多高的高度,也不能不尊师重道。况且读书人重视同年、同窗之义,从咱们村学堂出去的学子,多少也能互相有个照应,总比将来单打独斗、势单力孤的好。”
江亭长听了江婉的解释,立马汗颜。
“是我考虑不周!”是他的思想狭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