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去打吧!打破天空!(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汪成兴奋道:“你终于懂了?其实不止我的根不在这里,你的也一样啊!咱们的根,都在华夏!在黄河,在长江,在泰山,在平原。那里才是我们这些人的根啊!”
  鱼红音很不喜欢他这种狡辩,当即气得胸膛鼓鼓的,波涛汹涌。
  好在汪成还真的不是单纯狡辩。他很快就说了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鱼红音,你就不奇怪?为何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呢?那些人就一定是白皮肤或者黑皮肤呢?难道你认为你跟他们是一个物种?那太叫人吃惊了!”
  鱼红音郁闷。这是她无法反驳的一点。也是她难以置信的一点,更是南洋为何对大武入侵没有那么大反应的原因。双方实在太像了。不过是他们肤色深一些而已。但是这一点她绝不会说出口,因为她自己都已经去考察过了,太阳晒多的,确实要深一些,太阳少一些的,要白皙一些。但是不管怎么晒,总不至于将浑身都晒成黑炭?再没有太阳,总不至于皮肤就变成白纸一般?
  “罢了,将军口才了得。属下着实无法应答。就当将军说的是对的吧?”
  汪成洋洋得意。“这不是我们口才了得,也不是我们糊弄你们。这是天生的证据!又不是我们胡扯的!对吧?好了红音,本将军相信你们,相信咱们是一体的,绝不至于闹得这么厉害。汐州就这么大,不信咱们一点都查不出来。慢慢查,陛下需要真相,本将军也需要真相!”
  若不是汪成还有后半句,鱼红音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个贱人。谁跟你一体呢?嗯?谁跟你一体?
  不过既然他说了后半句,就变成了一个军令。倒不好做这个反应。
  “将军,查案子是他们司法的事情,咱们军方可没有这个义务!”
  这既是解释,也是要求。若是汪成一定要军方出手,那就要他汪成的授权。还要去州府走一遭才行。很麻烦,但是很必要。毕竟他们在汐州的霸权只有十年。
  汪成道:“县衙,州府的那些人是什么货色你不清楚?若是他们能够查到这些,又怎么会有今时今日?你去做就是了。那不过,不要大张旗鼓。省得叫他们寒心的同时,还会打草惊蛇!”
  现在的县衙和州府,确实是土著比较多。钟元又不是什么天命之子,会有什么才子报效,他现在也是矮子里面找将军,找些将就能用的用用。当然这在鱼红音等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大武不是将土著当做奴隶来看的,尽管钟元很想这么做。
  正是因为如此,本地土著才会有了鱼红音等人出来帮助官府维护秩序,维持统治。毕竟他们也要赚钱,要吃饭。若是总是窝在乡下当土狗,风险实在太大了。
  鱼红音想了想,又觉得不太保险起来。自己家族的还好说,别的家族可不一定不会上当。毕竟面对诱惑,总有些人是忍不住的。或者说想不开。
  开玩笑,原本方圆百里的收益,一下子变成只有出门一口池塘,谁会想得开呢?
  所以她一定要先问清楚。
  “将军,若是我们有家族也犯傻,该当如何?”
  汪成斜视一眼鱼红音,道:“这很难吗?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他们参与了破坏与杀戮,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就是了,何必在乎是不是家族?他们长成人样不简单,我们要杀人难道还不简单么?同样的,不管是哪里来的家族势力,该杀的,都不要手软!咱们要的是一个和平的稳定的国度,而不是人心惶惶,随时都会死人的罪恶泥潭!”
  有了这句话,鱼红音就放心了。若是华夏来的商人或者世家就要高人一等,那她今晚就敢出去杀一批人看看。虽然她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是她知道,他对她还是很有容忍度的。
  或许,这正是鱼家将鱼红音派出来的缘故?
  汪成也好,鱼红音也罢,都不是一个磨磨唧唧的人。当晚,就开始了摸排。这一次,不是为了稳定人心,而是为了查出真相,将这些罪恶的幕后黑手斩尽杀绝!
  他们做这一切,也不是为了钟元,为了大武。而是为了汐州,为了他们自己。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钟元就收到消息,大致是说,汐州已经恢复了平静,尽管市面上的人还是少,但是起码百姓敢于上街了。得到这个消息,钟元再也没有停留的意愿。也没有进城去欣赏的心情,立刻起身回京。
  路上,冯世元喉咙滚来滚去,总算问了出来。“陛下为何不仅汐州呢?”
  在他看来,钟元这么走,肯定有些巡视领地的意思。既然如此,遇到汐州,总是要进去看看的。跟地主老财看看自己的库房一个道理。
  钟元轻笑一声。他当然清楚,华夏确实有这个风气。而且时间挺久了,几乎成了传统。但是他,还有大武。不需要。
  “冯世元,你的心思或许都在于官场。可是,这里的官场和华夏是不同的。我们大武,讲究的是做事情。既然汪成已经将事情做好。那我就没有插手的必要。若是汪成做不好,那么我就应该进城,拿下汪成的指挥权,然后将整个汐州变成一个空城!汪成能够做好,说明汐州还是人心在我。我进城还是不进城,有区别吗?”
  冯世元讷讷无言。
  陈志兵和王道行对视一笑,对于冯世元的这种风气着实有些看不起。在大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御史,只要他去了地方,必然是大张旗鼓,恨不得天下皆知的那一种。进城以后还要吃拿卡要。
  在大武,却不行。在大武,重实事,不重虚礼。这也是开国的皇帝必由之路。所谓的礼数都是国家稳定,或者基本稳定以后,和律法一起作为统治国家的手段。开国的时候,讲礼数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