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去年的各地税赋账本数据汇集到户部进行最后的统计整理,今年各方的支出预算也要有个规划。
  近几天朝堂上为军需之事吵得翻天地覆。
  这些天各驻军将领,都上书需要今年上半年的补给。
  驻守边境的有三大军区, 一个是李家驻守的威武军军区,一个东南军区,毗邻海域,主要是防范来自海山的海盗倭寇,有点类似海军。
  一个是北方军区, 另一个是李家驻守的西南军区。
  三大军区牢牢将大夏守护在内,形成牢不可破的铁三角。
  边塞境地总体还算太平,但每年的军需补给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额。
  每到这个时候, 户部上下都叫苦不迭。
  因为他们无法给足各大军区的需求,只能互相扯皮,争取削减一些。
  并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根本给不出来。
  各大军区的需求都多,满足得了这个,满足不了那个,和稀泥的办法就是三大军区的补给都削减个比例。
  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而且还要预留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再加上还有其他穷困地区要救济的。
  晋江那边的事刚刚过去,民众的的目光还未彻底移开,今年的救济还是要分一部分运送过去的。
  林林总总分下来,能给军需这些大头的就不够分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想办法节流。
  但在叶君书看来,开源比节流更有效。
  他听了其他同僚的报告,总的来说税赋的大头来源在田赋上,其他租税等各占比例不等。
  这是因为一直实行的是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但以叶君书的目光看来,这个时代的土地生产力极其低下,而且基本是靠天吃饭,一个天灾下来,哀鸿遍野,毫无应对之力,对时局动荡的影响非常大。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除了上位者自己作死,就是天灾人祸导致民动颠覆朝代的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我朝虽不闭关锁国,但对商业极不重视,自古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
  朝廷不鼓励商业发展,商业税这一块,就起不来,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在叶君书看来,鼓励商业、规范完善商业税的征收制度很有必要。
  比如盐、茶、酒等货物贸易是个暴利行业,增加此类的税收比例。
  当然,大夏毕竟是个农业为主的大国,不能说像桑国那样,全民商贸,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如果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其中的可行性很大。
  叶君书和叶君昊发商队合作,从近年的分红,就能看出其庞大的利润。
  既然不闭关锁国,何不由朝廷组织向外行商?朝廷负责为商队提供庇护,收取一定的利润,出海前往各地买卖,说不定还有幸能发现新大陆。
  这样既保持了朝廷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堵住迂腐古板的人的嘴,从而推动商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