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阿述对父皇行尊礼后,听父皇所言荣辱不惊:“述得皇上谬赞,愧不敢当。述只是许医馆一名小小的药童,将来只想行走四方,救死扶伤,不敢言贵。皇上万岁,贵比天龙,如骄阳烈日般恩泽大地。述就是那地上的小草,受骄阳恩泽才可徐徐生长。”
  父皇闻后哈哈大笑,心情甚好。我注意到被父皇忽略的王奉孝脸有郁抑之色,一直努力当透明人的四皇姐暗中拉了拉王奉孝的衣袖。这让我之前放下的怀疑又重新生起。
  王谊似乎因父皇没有注意到王奉孝,脸上闪过一丝不喜,特意对父皇说:“奉孝渐长,身为仪同却苦无实务……”
  父皇止笑,微微敛容说:“驸马年纪尚轻,若他急于忙于事务,一来同僚较为年长,怕不易合群,二来阿五年幼无人陪伴。不若让他们多多相处培养感情,岂不更好。来日方长,你做父亲的不必急于一时。”
  王谊只好应道:“是臣爱子心切,妄言了。”他向王奉孝 使了个眼色。
  王奉孝向父皇行礼,说:“奉孝定不负皇上厚爱,定更为善待公主。”
  “好,好。”父皇开怀大笑,拍了拍王奉孝的肩膀,显示对他的亲近,才与心满意足的王谊渐行渐远。
  这日后,我以为王谊会阻止阿述前来王家,没想并未阻止,一切好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也在这月辛酉日,父皇让二皇兄镇守并州,三皇兄镇守洛州,四皇兄镇守益州,任各州总管职务。
  二皇兄挥泪离京,对我说:“父亲做了父皇,做儿子的长大了,却要离开父皇的身边。我好生羡慕大皇兄能入住东宫陪伴在父皇母后的身旁,还有因年幼可留在京城的五皇弟。”
  我知道皇兄们离京是旧制,是为了保证大皇兄太子的地位不被威胁,保证京城的安定,以防朝中权臣形成太.子.党、二皇兄党、三皇兄党等拉帮结派,各党派争权夺势引起的朝堂混乱。我无法改变二皇兄离京的事实,看他心中难过,对父皇说了二皇兄对我说的话。
  父皇对皇兄们心存不舍,却无可奈何,在宫中长吁短叹了许久。
  这年二月,父皇下令撤回准备进攻南方陈朝的军队,集中兵力抗拒突厥。突厥对我朝的正式宣战,让父皇不得不暂时停止统一南北的计划。
  这月庚寅日,父皇说国势严峻,京中人手不够,和大臣们商议后,任命二皇兄为左武卫大将军,三皇兄为右武卫大将军,且保留他们的原有官职,特许他们回京。
  二皇兄回京后,知我为他在父皇面前说话,开心地抱着我说:“阿五,皇兄有你大幸!我定不会辜负父皇母后的厚望。”
  ……
  ……
  五月大雨,突厥悉发四十万骑兵,侵入长城边界,分路进攻我朝,京都震惊!
  这时的我临近金钗之年,渐渐已懂人情.事理。在这样严峻的国情形势下,就连我这个闺中女子也变得忧国忧民起来。
  我本爱博览群书,现更是喜看兵法书籍。绿丫见我如此疯狂,便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就算我熟读兵法又能如何,国家有难根本无我用武之地。
  我闻后在夜里辗转难眠,醒后更是长吁短叹。原来我表面上贵为公主,实际上依旧是卑微的女子,只能安于室,学女红,弹古琴,博览群书只能用于消遣度日,国家有难却不能为国出力。
  为何女子只能生儿育女,为何女子不能为国出力?!
  阿述见我郁郁寡欢,在知我为何如此后,带我上街,指着忙碌的行人中的一人说:“你看那个卖画的男子,他虽有才气,能识字作画,却不能为官,这是为何?就连男子都不能做到因才为官,实现抱负,更别谈世间女子……”
  “……古汉时卫青本为家奴,若不是他的妹妹子夫得幸于武帝,他因此得以脱离奴籍,才有机会一展武略在边疆建功立业。若不然,他只会一直默默为奴直到老死。世间男子皆需良机,女子亦然。”
  他见我闻后蹙眉紧锁陷入沉思,又说:“阿五,你要相信你的父皇,他一定会打败突厥的,所以,你不要再抑郁,觉得世间不公了!”
  “这世间本就不公。我信父皇是一代明君,定会想出办法让有才之人一展抱负的。”我辞别阿述,带着绿丫走入人群里,看着周围的纷纷攘攘,想到阿述刚才的话,再想起古籍上所说:从古至今,朝堂为官者多为世家大族所出。朝堂需要人才管理国家,世家大族控制着人才,间而影响着朝堂风云,就连皇权都受制于世家大族,每每与世族联姻,那些寒门无大族支撑的有才男子,想要为官为国效力除非有大机缘否则难于登天,女子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朝堂能够颁布法令,男子可凭才为官而不管个人的氏族背影,是不是有一天女子也能够……
  我随即摇了摇头,觉得这个理想过于远大,就连我贵为公主都不可,更何况世间的平凡女子。
  我知我的想法太过于惊世骇俗。我把这个梦想深深埋在心里,就连阿述都不曾告诉,只在梦里与周公倾诉……
  作者有话要说:  1.司制、司令都是隋朝宫中女官官名。杨阿五在《隋书》里面记载非常地喜爱读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