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本来是想走这条路子赢过秦砚,谁知道他在翻阅《国家地理》的时候竟然看到了这幅《清晨》呢?
  他立刻就意识到了,秦砚肯定和这张《清晨》之间有什么联系,再加上他以前收集的信息——秦砚出身福利院、不可能拥有高端的摄影设备等等——全部串联起来,他推测出了自己刚才所描述的那个故事。
  甚至他本人都认为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真相,所以才会选择了强行无视何建华的愤怒,当着全班人的面与秦砚对峙。
  不过他怎么想的秦砚一点都不在意,秦砚说道:“你对于《清晨》拍摄器械的推测很正确,就是尼康fm3a,我还搭配了10mm的超广角镜头。”
  说话说到这的时候,秦砚顿了一下。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很像上辈子他最看不起的烂梗,马上就要直接打反派的脸了。
  谁知道曹飞鸿就急匆匆地开口说道:“你承认了吧,这是你抄袭别人的照片。你可千万不要说你就是《清晨》的拍摄者,别人拍摄者用的可是英文名。”
  “唉。”
  秦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在旁边的人看来都好像是秦砚已经后悔了。
  秦砚其实是在苦笑,曹飞鸿都已经把脸送到自己手掌下了,自己这一巴掌不打在他的脸上,好像有一点对不起曹飞鸿的努力。
  于是他选择开口说道:“你都知道《清晨》的拍摄者就是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曹飞鸿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他真没想到秦砚居然敢就这样顺着杆子往上爬。
  “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就是国家地理的摄影者?”
  不仅仅是曹飞鸿,包括何建华秦砚的室友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一脸诧异的看着秦砚。
  如果说刚才曹飞鸿揭露的和推测的一切,只是让他们感觉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话,那此时秦砚的话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他们上学期才学习过摄影课,老师曾经在在国外进修,在课堂上多次提及国外的摄影技术。
  摄影老师并不是一味的抬高其他国家,而是他知道摄影这件事情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实力。
  就像曹飞鸿刚才所提到的最新型的摄影相机,在华国很少有摄影工作者能够买得起,但是在国外一些稍微富裕点的业余爱好者都能拥有。
  更不要说相机的研发和生产设计到材料、光学、电子等诸多高科技领域,那更是现在华国的薄弱之处。
  拍100张照片和10000张照片进行比较,从概率学上来说,的确是后者出现优秀照片的可能性更大。
  这就是目前华国摄影界的现状。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外摄影爱好者来到华国采风,留下相当多优秀的作品,惊艳了整个世界。
  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自己国家的景色、文化、习俗,竟然是由其他国家的人拍摄、传播,这让摄影老师一直心有不甘。
  摄影老师不止一次的说过,希望能够看到国内摄影工作者的作品出现在这些顶级的刊物之上,展现华国风貌与审美。
  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口中尚且遥不可及的事情,秦砚居然敢说自己做到了。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看到其他人脸上同样露出疑惑的表情,曹飞鸿内心的慌乱瞬间平复了不少,他故作镇定说道:
  “你说你是照片的拍摄者,你只要把《清晨》的底片拿出来,我们就相信你。”
  虽然数码相机已经出现,而且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像这种高像素、超广角的照片,只能由胶片相机拍摄,底片自然是拍摄者最有力的证据。
  “胶片不在我手上。”
  秦砚只是称述了一个事实,但是在曹飞鸿耳中就成为了认罪的供词。曹鸿飞的语气都急切了几分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